這個寒假,,大同中學的化學老師梁晟斌火了,。在B站,這個化名為“興趣使然的梁老師”一上線,就能吸引大批“00后”粉絲聽課,。
原本為自己班里選修化學同學開設(shè)的寒假直播課,,最高時竟吸引近3000位觀眾“圍觀”——梁晟斌的在線直播,,成了疫情下青少年們最愛的科普課堂,。
關(guān)注學生熱門話題
“雙黃連到底要去買嗎”?“瑞德西韋有效,,為什么不能直接用,?”疫情之下,各種信息撲面而來,,梁晟斌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QQ空間十分熱鬧。但信息太多,,真假難辨,,對于還沒到20歲的青少年而言,往往因為缺少判斷能力而被信息轟炸甚至“帶偏”,,負面情緒不少,。
梁晟斌決定,,在自己的直播課里給學生講講自己對疫情的認識。直播課不是特意為這次疫情而開的,,三年前的寒假開始,,梁晟斌就在B站進行直播,對象是自己教的學生,。梁晟斌選擇B站做平臺,,一是平臺平穩(wěn),二是“有彈幕”,,比較適合假期里輕松的學習氛圍,。“前幾次都是在寒假里針對教學內(nèi)容拾遺補闕,�,!绷宏杀笳f,今年的講課內(nèi)容有些不同,。
從年初四開始,,梁晟斌的直播課上線了。除了習題講解外,,他用大量時間緊跟熱點,,從學生們關(guān)心的新聞引入:比如瑞德西韋為什么不能簡單地“拿來主義”、乙醇用來消毒效果如何,,如何滅活……“我會關(guān)注學生空間里議論最多的話題,用科學驗證的方式來談?wù)勛约旱目捶�,,”梁晟斌說,,學生們對瑞德西韋的使用討論非常激烈,“那天我告訴學生,,一個藥物用于臨床,,必須經(jīng)過生物學家的病毒分析,化學家的合成,,以及醫(yī)生的臨床實驗等,,需要科學論證�,!�
專業(yè)講解如何選擇口罩
晚上8時,,B站“迪布的直播間”開始直播,梁晟斌上線開講,。
戴著黑色口罩的梁老師,,首先聊的話題就是口罩。從最普通的棉口罩或明星們常戴的黑色口罩,,到醫(yī)用口罩,、N95口罩,,再到最專業(yè)的防毒面具,梁老師把這些寶貝一一拿上臺面,,對四大類口罩逐個“點評”,。
“有些學生喜歡戴明星們常戴的黑色口罩,就是我戴的這種,,很薄的,,其實就是普通的聚氨酯做的,防病毒效果較差,,大家最近出門還是不要戴這種,。”直播過程中,,個別學生也拿出非常專業(yè)的防毒面具,,梁老師立刻“指正”:“按照現(xiàn)在疫情情況,戴防毒面具有點過了,,沒必要,,還會引起恐慌�,!逼聊簧�,,“哈哈哈哈”“夸張了”的彈幕一條條飄過,像極了學生們平日在課堂里的反應(yīng),。
之后的直播課,,梁晟斌還和學生分享“為何我們不能出門”“紅外線測溫儀熱成像原理”等小知識,用數(shù)學概率,、化學原理等知識深入淺出地科普新冠肺炎的小知識,。因為B站是公開平臺,聽眾們從最初的一百多個學生飆升到2900多人同時在線,,成了標準的“網(wǎng)紅老師”,。
把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實踐
身為大同中學年輕教師,梁晟斌認為化學學習并不枯燥,,只要將知識融于現(xiàn)實生活,,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教授,就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高二的一堂化學課,,講的是鋼鐵的腐蝕和防護。梁晟斌老師索性直接將一輛“小黃車”推到教室里,,讓學生們觀察車身哪些地方容易腐蝕,,讓他們以課題研究的方式給出解決方案,提出“減少共享單車報廢率”的建議和意見,。這樣的教學方式得到學生們非常高的評價,,“梁老師的課,,總是出其不意”。
梁晟斌說,,化學是一門很抽象的科目,,除了在實驗室做實驗外,學生們普遍感覺“在生活之外”,。所以,,他總是絞盡腦汁想些稀奇古怪的方法,讓學生摸得到,,有直觀的感受,。
這次直播課,有學生在彈幕上問他:“梁老師,,買不到消毒液,,可以自制嗎?”第二天的課上,,梁晟斌有備而來:兩節(jié)5號電池,、鹽水、蘇打,、電池蓋,,小小一個實驗,就完成了消毒液的制作和試驗,。
“我已經(jīng)追了梁老師三季直播課了,。”大同中學高三(5)班項重遠說,,從高一寒假開始看梁老師的直播課,,至今已是第三年,“梁老師總會把枯燥的化學知識融合到生活實踐,,他開朗幽默、愿意和我們互動,,我們都非常喜歡他的課,。”項重遠說,,今年B站的直播課,,除了自己的同學外,大多數(shù)都是外校學生,,還有許多是已經(jīng)畢業(yè)的師哥師姐,,“他們都是梁老師的忠實粉絲”。(記者 龔潔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