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師資與課程:把好研學旅行的品質關
積極推進研學旅行,是貫徹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健康持續(xù)推進中小學生校外素質教育事業(yè),,落實黨和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舉措,。
研學旅行是一項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校外實踐教育,,具有鮮明的主題性、活動性,、體驗性,、隱喻性和生活性等教育特征。作為一種全新的校外教育形式,,師資水平和課程品質是評價研學旅行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為此,必須在師資培養(yǎng)和課程開發(fā)上下大力氣,,真抓實干,,才能確保研學旅行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實現實踐育人的目標,。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省,,安徽省的研學旅行走在了全國前列。特別是在研學旅行的師資培養(yǎng)和課程研發(fā)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安徽經驗,。
高質量的研學旅行必須有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
研學旅行是一項具身學習,不僅關乎頭腦,,更關乎機體,、心理和思想。研學旅行是整合融通式教育,,要讓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課程中產生對價值的體驗,、體悟,直至體認,。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圍繞教育主題思想和教學目標,,開展富有成效的課程設計、教學組織,、活動帶領,、分享引導和價值澄清等教研工作,。研學旅行中,“言傳身教,、以身示范,、學以致用、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在當前研學旅行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行程替代課程的現象,。
有的導游或講解員的講解和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親身示范都精彩絕倫,,但學生聽得似懂非懂,模仿得粗淺生澀,,教育目標的達成不盡如人意,,將研究性學習帶向走馬觀花的旅游形式主義;有的無輔導教師引導的自由活動和形式上的參與,,讓學生在自由松散的群體中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更無法考量其教育的價值,僅僅達到滿足學生外出旅游愉悅的目的,;有的學校教師在研學旅行中過度介入,,又會讓學生困頓在說教式的課程里,氛圍低沉,,興趣低迷,,使生動鮮活的研學旅行課變成了行走式填鴨灌輸課。這些實際現象的出現,,都是沒有充分體認和領悟研學旅行本質所造成的誤解和功利性思想帶來的結果,。
研學旅行是將教育目標隱含于經過精心設計的行為、角色,、情景,、環(huán)境等載體之中,在特定時空和規(guī)則的維度上,,通過活動共同體的主體性和主題式呈現,,讓載體“說話”,形成體驗共同體,;結合學生個體經驗獲得獨特的本體性反思,;針對關乎自我的當下生活熱點和關注未來的分享,相互借鑒和形成學習共同體,。帶領者與體驗者融通,,引導者與分享者共情,形成寓教于樂,、寓教于思,、寓教于行,、寓教于理的成長共同體�,?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虼�,,在研學旅行中,要形成學校教師,、景區(qū)導游,、館所講解員、文化傳承人,、同學同伴等的多元融合,,優(yōu)勢互補,形成有機的教學整體,,運用體驗教育方法論實施富有成效的生活教育,。
安徽省在研學旅行從業(yè)人員培養(yǎng)的探索中,嘗試打通了校內與校外,、教育者與非教育者之間的壁壘,,開展了導游(講解員)轉導師(研學輔導教師)的培養(yǎng)和研學旅行從業(yè)人員融合培養(yǎng)的項目,已經為眾多旅游企業(yè),、景區(qū),、博物館、農業(yè)綜合體,、美麗鄉(xiāng)村,、工礦企業(yè)和學校等單位培養(yǎng)了一批研學輔導從業(yè)人員,統一了思想和理論認識,,打通角色壁壘,,形成了教育共同體,為學生的研學旅行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高品質的研學旅行必須有主題鮮明的特色課程
研學旅行不是簡單的旅游,,也不同于冬夏令營和游學,是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fā)文制定的具有完整體系和多方聯動的中小學生校外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
課程是規(guī)范教育教學行為的載體。研學旅行課程不同于學校內的學科教學課程,,是活動式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習為中心,強調切身體驗和融通多元經驗的體驗教育,。研學旅行具有互動性,、綜合性、教育性,、隱喻性,、生活性、快樂性,、健康性,、體驗性等特征,因此其課程是復雜多樣的,。課程開發(fā)中要遵循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全面參與的基本原則。實踐中,,安徽省形成了以學校,、基地(營地)、旅游企業(yè)等機構抽調專門人員共同組建課程開發(fā)組,,形成資源合力,,“以誰教學誰設計課程”為基本思想,確立教學研究整體化,、校內校外一體化的教育思維,,遵循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和因材施教的研究教學思想,,以“皖約”為總體思想,,面對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針對性地開發(fā)了皖南徽文化主題,、皖北道源問道主題、皖中科教主題,、皖西紅色主題,、皖東創(chuàng)新發(fā)展主題等地域特色課程,初步形成了安徽研學旅行的課程體系,。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是對教育目標,、教育情景、教學體驗,、教學活動互動等環(huán)節(jié)的整體化設計,。針對研學旅行特點,其課程開發(fā)的基本程序包括:主題設定——調查分析形成教育目標;主題釋義——尋找依據形成教育思路,;思路設計——發(fā)現關聯形成課程結構,;活動選擇——對接體驗形成教學體系;行程編排——整合要素形成教學大綱,;教案編寫——規(guī)范教學形成教育過程,。
在具體的研學旅行課程中,還要深入把握問題導向法,、情境導入法,、體驗帶領法、分享引導法和價值澄清法等方法系統,,讓課程教材、教師教學和學生體驗形成整體,,做到教學做合一,,使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心理素養(yǎng),、技能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習慣素養(yǎng)高度統一,,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立德樹人。
作者簡介:薛保紅,,博士,,副教授,安徽工程大學體驗產業(yè)學院執(zhí)行院長,、體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