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qū)平安里附近,有個胡同名為“百花深處”,。它隸屬什剎海街道,東起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一出地鐵站,人們很容易找到它,。清乾隆時這里種植花卉,,稱花局胡同;光緒年間改稱百花深處胡同,;到了近代,,去掉“胡同”二字,就叫“百花深處”,。
百花深處的搖滾記憶
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的搖滾音樂開始出現(xiàn)。至上世紀90年代,,百花深處逐步成為搖滾樂手聚集錄制專輯的知名所在,。
今日,“共有,、共生,、共享”成為名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發(fā)展的理念,。2019年北京設計周舉辦期間,北京大地風景文化遺產保護發(fā)展有限公司在百花深處43號舉辦了“百花深處·歲月如歌”社區(qū)記憶活動展,,將音樂人,、文化遺產專家和當?shù)鼐用窬奂饋恚窒磉@里獨特的文化特征,。
搖滾文化在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占據(jù)主流地位,所以人們談到北京的歷史文化,,都刻意尋找和發(fā)掘“老北京”元素,。因此,這次以挖掘,、保留社區(qū)記憶,,推動地方文化保護與發(fā)展為目的的社區(qū)記憶展尤其引人矚目。
走進43號院的北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墻的黑膠唱片,,“讓淚水在前頭等我,我的愛赤裸裸”的歌聲將人們的思緒帶回搖滾樂的黃金年代,�,!澳r三杰”之一的何勇在1994年錄制了他的第一張、也是目前唯一一張專輯,,轟動當時的搖滾界,。這張專輯就誕生在百花深處16號院的百花錄音棚。不只是何勇,,陳升在創(chuàng)作瓶頸期時也來過百花深處,,后錄制出了《北京一夜》。上世紀90年代“硬搖”式微,,百花錄音棚又吸引了一批年輕的“朋克”新人,,腦濁樂隊和當時還叫“金屬車間的形體師傅”的新褲子樂隊都曾在這里排練過,成為了百花深處搖滾記憶的一部分,。
文化遺產保護要有“人”
搖滾樂存在過的痕跡,,成就了百花深處獨特的文化特征。
“你看這面墻原來是紅色的,,上面有很多涂鴉,。從2008年奧運會開始,胡同進行過多次整修,,涂鴉就沒有了,。”胡學渭是北京三中的退休教師,,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百花深處,,見證了這條胡同數(shù)十年的風雨變遷,。他指著百花錄音棚說:“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里是特別熱鬧的,,但后來技術發(fā)展了,,沒人聽磁帶了,這個錄音棚也就跟大家的生活脫節(jié)了,�,!�
漸漸地,百花錄音棚就沒人來了,,16號院里面也變了樣,,搬進了各式各樣的新租戶�,!爸钡角皟赡�,,這里改成了文化產業(yè)園才規(guī)劃得好一點�,!焙鷮W渭說,。
為什么主辦者能獨具慧眼,在百花深處發(fā)現(xiàn)新的元素,?“文化遺產保護分為物質和文化兩個層面,,如果將百花深處視為名城或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那對它的認知絕不能不出現(xiàn)‘人’”,。北京大地風景文化遺產保護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黎筱筱這樣闡釋發(fā)掘百花深處文化價值的初衷:“如果在保護的過程中沒有人文情懷,又不讓文化遺產繼續(xù)參與人們的生活,,只是從技術層面上對其進行修復,、保護或者重建,那就只是把文化遺產建成了冷冰冰的博物館,,它是沒有活力的,。”
強調“共有,、共生,、共享”
“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胡同文化,與現(xiàn)在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它們也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北京的胡同文化,本身就是各種文化融合發(fā)展的結果和過程,,所以保護胡同也應該保護它存在過的痕跡,。”文化遺產專家燕海鳴在分享現(xiàn)場這樣說,。
可是,,具體實踐的過程并不容易,。“我們在保護遺產方面遵循著‘共有,、共生,、共享’的理念。胡同文化是主管部門,、居民,、學者等多個利益方共有的,因此遺產保護也必須協(xié)調每一方,;其次,,文化遺產不是死的,也不僅僅是屬于一部分人的文化符號,,它需要在當下的生活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功用,,與當下的生活‘共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享’,,遺產的傳承才有價值,。”基于此,,黎筱筱的判斷是,,“共有、共生,、共享”需要開辟出更多的公共空間功能,。
“保護文化遺產,不是為了還原某個特定的年代,,更重要的是蘊含其中的精神和價值的傳承,。”燕海鳴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