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傳承人巧奪天工 饃上生花美不勝收 西安市優(yōu)秀非遺項目面花(塑)主題展可免費參觀
面團捏成的蓮花,、魚蟲,、飛鳥、走獸、娃娃各個精妙絕倫,,再經民間藝術家們的一雙妙手將它們綴于一只只禮饃頂端,,鳥蟲翩翩欲飛,,娃娃們憨態(tài)可掬,,美得令人心生羨慕。這是7月30日上午記者在半坡博物館西安市優(yōu)秀非遺項目面花(塑)主題展上見到的場景,。近一個月,,來自西安的面塑高手和非遺傳承人精心制作了60余組傳統(tǒng)花饃,,為西安觀眾提供了一次民間藝術視覺盛宴。
當日上午,,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西安市非遺博物館與西安半坡博物館聯(lián)合各區(qū)縣非遺保護中心共同承辦的“最中國 看西安——西安市優(yōu)秀非遺項目面花(塑)主題展”在西安半坡博物館開展,。為了呈現(xiàn)西安面花(塑)藝術的全貌,主辦方從各個區(qū)縣精選出代表性傳承人及愛好者20余人,。他們的職業(yè)各異,,身份從教授到農婦,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76歲了,。面花(塑)是一項制作工藝非常繁瑣復雜的非遺項目,,從揉面、染色,、塑形到上鍋,,完成一個“大件”最少需要日夜勞作三四天。這些傳承人及愛好者冒著酷暑守著鍋臺,,歷時一個月精心制作了60余件面花(塑)作品,并配以圖片,、文字,、視頻全面闡述關中地區(qū)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寓意、內涵及文化背景,。
碑林區(qū)非遺項目“關中禮饃”代表性傳承人黨亞賢是來自西安交大的副教授,,家鄉(xiāng)在渭南,七八歲起就跟著母親學捏面花,,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把錐子就是她的全部工具,,后來考入大學,,在西安交大當老師,逢年過節(jié)都要做大量花饃訪親送友,。直到前幾年退休后,,黨亞賢常常去文化館,去學校,,用地道的關中話講民俗歌謠,,表演捏饃技藝,教市民做花饃,。尤其是在各種大型對外活動中,,將自己制作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小人兒作為禮品送給外國大使及嘉賓。這次她的參展作品是完燈禮饃,,是在完燈儀式上舅舅給12歲的外甥相送的,,寓意孩子從今往后成長為少年�,!岸Y饃觀人生,,節(jié)日都有饃……”這次,黨亞賢寫了一首《關中禮饃賦》并做成長卷,,向市民介紹關中禮饃在民間的淵源,。她表示,從孩子滿月,、結婚到老人過壽,、喪葬……面花(塑)承擔著各種民俗活動中祭祀禮器的重要作用,這項技藝,,與其他傳統(tǒng)民間技藝一起承載著厚重的民俗價值,。
據悉,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西安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市政府公布的名錄項目192個,,其中列入省級名錄101項,列入國家級名錄10項,。西安鼓樂2009年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命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33名,其中入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55名,,入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名,。已經形成了國家、省,、市,、區(qū)縣四級名錄保護體系。全市現(xiàn)有非遺傳習展示場所60多個,。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景區(qū)展演100多場,,特別是在我市的年節(jié)和文旅會展活動中,,非遺項目都增添了濃濃的文化厚重感。現(xiàn)在我市非遺項目遍布東西南北中,傳承人成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