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張翔)今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欄目,介紹了自己的提案,他認為,民辦博物館應該屬于社會公益事業(yè),。>>>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高斌/攝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高斌/攝
李修松今年還建議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抓緊開展文物保護法的修訂工作,,其中著重提到了民辦博物館的管理。
李修松表示,,《文物保護法》2002年修訂以后,,對于保護文物乃至文物的利用,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10年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文物保護也面臨著很多新的情況,。比如民間文物的鑒定,,民辦博物館的管理等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空白。
李修松表示,,首先,,博物館這個行當是不賺錢的,價值也不是以賺錢來衡量的,,而是已社會效益來衡量的,。
李修松認為,民辦博物館是以一個城市的博物館是這個城市的名片,,是這個城市的人和外來的人了解這個城市的一把尺子,,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李修松認為有關機構把民辦博物館定性為民辦非企是不夠的。他談到“我們到美國去,,美國最大的博物館80%的資金是來自于基金會,,是接受社會捐助,20%來自于政府資金項目,。而這些在我們國家好像感到就不太可思議”,,劉修送說,“民辦博物館國家怎么可能給你20%的經費呢,?博物館主要是來自于公益性收入,,捐助本身也是公益性收入�,!�
因此李修松認為,,民辦博物館的性質應該是社會公益事業(yè),應該享受土地使用,、稅收免稅,、社會捐助等等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政策。并且不應以盈利為目的,。從國家的層面來講,,也要制定一系列法規(guī)政策來扶持民營博物館能夠運轉。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杜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