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紅軍長征經(jīng)歷時間最長、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過最多的省份,,四川大地上銘刻了紅軍走過的諸多足跡,。在赤水河旁、在金沙江邊,、在大渡河畔……目前四川已建立了40余個紅軍長征紀念館,,從不同側(cè)面“記錄”了紅軍長征在四川的點點滴滴。文物,、雕塑,、圖片……萬千物件靜默無語,卻生動“講述”著紅軍長征在四川的曲折經(jīng)歷和精彩故事,。
紅軍戰(zhàn)士百折不撓,,在巴山蜀水辛勤開拓,他們遍播的革命火種是留給當?shù)貥O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四川各族人民為創(chuàng)造萬象更新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有一類游客真情共鳴
劉東升是在瀘定橋旁的游客中心接受記者采訪的,他是22位奪橋勇士之一——劉金山之子,。盡管已經(jīng)多次來到瀘定橋,,劉東升講述父親的故事時仍難掩激動之情,。
“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知道父親手臂上有一道長長的傷疤,,后來才明白這是他參與飛奪瀘定橋戰(zhàn)役時留下的�,!眲|升回憶說,,當年父親劉金山高舉突擊隊的隊旗,冒著槍林彈雨,,和隊長沖在隊伍最前面,。爬到一半時,熊熊大火把粘上煤油的鐵索燒得滾燙,,父親緊緊抓著鐵鏈,,傷疤就是這樣被燙出來的。
站在瀘定橋旁,濤聲震耳,,走上百余米的鐵索橋,,顫顫悠悠�,!爱斈�,,一條條鐵索就是生死線,父親和戰(zhàn)友們?nèi)徊活欁陨戆参�,,這種鐵一般堅定的信念也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我們,。”多年來,,劉東升和家人一直沒有放棄收集與飛奪瀘定橋有關(guān)的史料,。他說,“歷史不能被遺忘,,長征精神值得世代傳承,。”
劉東升老人的講述感人至深,。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博物館,在家長的講述中深受啟發(fā),。
1月27日下午,,在建川博物館聚落紅軍長征在四川紀念館內(nèi),就讀于川師附小的黃悅佳在媽媽的陪伴下細細觀展并不時地提問,�,!敖o我印象最深的是機槍和子彈,革命先烈在槍林彈雨中作戰(zhàn),,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們,。”黃悅佳說,。
在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里,,館長高建平曾接待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當老人在館內(nèi)的紅軍名錄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戰(zhàn)友的名字時,,泣不成聲,。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講解員夏蕓說,自己多次接待過紅軍的后代,,這些“特殊”的游客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他們講起父輩的故事時既生動又感人,為自己的講解積累了寶貴素材,。
有一串故事感人至深
紅軍長征不僅創(chuàng)造了可歌可泣的戰(zhàn)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而一串串感人至深的長征故事,,一直在告誡人們要“記得來路”,。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講解員王雅麗說,最讓她感動的是當?shù)卮げ活櫳kU幫助戰(zhàn)士們渡河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由會理沿安寧河谷抵達大渡河安順場渡口,渡河戰(zhàn)役即將打響,。大渡河河水洶涌,,河對岸渡口敵軍虎視眈眈,不熟悉水性的當?shù)卮o法擺渡,。紅軍一動員,,首批就有20余名當?shù)卮ぷ愿鎶^勇。最終,,船工隊伍增加到77人,。
王雅麗講道,一位名叫帥士高的船工曾回憶,,炮彈掀起巨浪,,渡船在浪花中晃蕩。當船撞上礁石時,,船工們沒有半點猶豫,,分工協(xié)作,有的跳進河中用背頂船,,有的在船上拼盡全力滑動篙桿,,奮力向前。
“當時紅軍的條件很艱苦,,但是對船工們非常照顧,,還搭建了幾個棚子,方便他們食宿,。船工們也不顧疲勞,,終日奮戰(zhàn)�,!蓖跹披愓f,。
紅軍長征在四川留下了很多軍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故事,,傳頌至今,感人至深,。
丹巴藏民獨立師師長馬駿的外孫土登從小就愛聽媽媽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那時候,,糧食、牛,、羊?qū)习傩諄碚f很珍貴,,但阿爺(外公)勸他們拿出一部分支援紅軍,大家都沒有半點猶豫”,。1935年12月底,,紅四方面軍總部和川陜省委決定成立丹巴藏民獨立師,馬駿任師長,,2000余人組成的獨立師,,多數(shù)戰(zhàn)士是藏族同胞。
有一種精神世代傳承
高建平已經(jīng)在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里工作23年了,,他不僅參與了紀念館的初建,,還多次參加改擴建工作。高建平十分感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斗的崇高品質(zhì),是長征精神之所在,。這種精神并沒有隨著時光離去,,而是越來越深地印刻在人們心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為歷史做見證,,為后代永流傳,這就是四川各地的紅軍長征博物館,、紀念館,、遺址存在的重要意義。
建川博物館聚落講解員劉小敏告訴記者,,聚落平均一次講解需要近3小時,,游客最多的時候,講解員每天要走3趟,。她說:“我已經(jīng)工作12年了,,從來不會覺得講解內(nèi)容枯燥。我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講給游客聽,,不少游客又將他們知道的紅軍故事告訴了我,。我們都在不斷充實和豐富著自己,為傳承紅軍革命精神盡自己的一份努力,�,!�
長征播下的革命火種遍布于巴山蜀水。為深入盤活紅色資源,,四川將采取“1+5”的模式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布局建設(shè)四川長征干部學院,。“1”即一個總部,,設(shè)在省委黨校,,作為長征精神教學總基地;“5”即五個分院,,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阿壩雪山草地分院,、甘孜瀘定橋分院、涼山彝海結(jié)盟分院,、雅安夾金山分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此外,,學院的建設(shè)將堅持分步推進的原則,,按照“一年改造提升、兩年提檔升級,、三年完善體系”的進度安排,,經(jīng)過3年努力,形成統(tǒng)分結(jié)合,、運行高效的長征干部學院建設(sh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