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tǒng)文化熱起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選擇圍繞古董,、文物展開懸念迭起的劇情,,由此形成一個引人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根據(jù)小說《古董局中局》系列、《黃金瞳》系列,、《盜墓筆記》系列、《鬼吹燈》系列等改編的影視劇最近兩三年甚為活躍,,分別從鑒寶,、盜墓、考古等角度共享著一套文物知識體系,。前不久,,《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和《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都在熱播。雷佳音,、李現(xiàn),、辛芷蕾主演的電影《古董局中局》也將于年內(nèi)上映。
這樣一系列“抓人”的影視劇背后,,藏著一個何等神秘的古董圈,?這個圈子究竟水有多深?傳說中的“撿漏兒”“潛規(guī)則”都是真的嗎?是什么吸引藏家為了一件珍寶瘋狂舉牌,、豪擲千金,?本期“閱讀”,讓我們試圖從一系列非虛構(gòu)圖書中尋找答案,。
“撿漏兒”不假:
30多年前,,有人用5斤豬肉換來一幅國寶古畫
1988年端午節(jié)前后。北京城東,。
祖籍東北的侯先生將肉攤兒擺到了現(xiàn)在的潘家園一帶,。當時那地方還沒有形成正規(guī)的舊貨市場,只有一溜兒人稱“鬼市”的“破爛攤”,。每天大黑老早老侯蹬三輪拉著豬肉來到這里時,,老遠就看得見人影晃動、悄無聲息,,手電光忽閃忽閃的,。而只要天見亮,人影都沒了,。
那天剛吃完端陽粽子,,太陽大、天氣悶熱,,直到下午快收攤時,,老侯的攤上還有半邊豬肉沒賣完。他大聲吆喝豬肉兩斤以上半價,,喊了半天還是沒多少動靜,。他正想著收攤回家,卻見一人挾著只舊蛇皮包匆匆趕過來搭腔,,問能否用一幅古畫換兩斤豬肉,。
“咋地?東北老鄉(xiāng)�,�,?趕鬼市賣畫來的?咋這時候才到呢,?坐在這旮旯兒等明早兩三點鐘再賣吧,!”
“不成啊,俺媳婦兒上午開的刀,,咱得把畫賣了弄點肉回去給她熬點湯喝不是,?……大哥,俺這畫是爺爺輩傳下來的,,您接著不會吃虧……”那人一面說,,一面從蛇皮包里摸出一卷皺巴巴、發(fā)黃了的古畫。
這是老侯聽到的第一個關(guān)于古董的故事,,他挺認真地推辭道:“大哥一個賣肉的屠夫還裝啥斯文,、要啥畫?送兩斤豬肉給弟妹養(yǎng)病就是了,!”
……
經(jīng)過一番謙讓,,老侯隨手砍下一刀豬肉,大約有五六斤重,,也沒過秤硬逼著老鄉(xiāng)拿走了,那幅畫他也只好留下來,。
幾天后,,老侯把那幅古畫隨身帶上,到鬼市想找人問個明白,,沒想到那些到鬼市淘寶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他上當了,,說這幅名為《皇家秋獵圖》的畫連個明確的作者都沒有,卻蓋了三代皇帝的鑒藏印章,,指定是贗品,。那時候老侯不知道啥叫“贗品”,可他卻信死了一個理兒:老鄉(xiāng)絕不會騙他,。
可是不出三天,,卻有人給了老侯完全相反的說法。一位經(jīng)常上攤來買肉的文化館美工仔細打量了這幅畫,,還用尺子做了丈量,,告訴老侯:這幅長達1200厘米的手卷是元朝宮廷畫工集體創(chuàng)作的,所以沒有具體作者名字,。上面蓋有乾隆,、嘉慶、道光三位皇帝的鑒藏印,,應(yīng)該是清宮藏品,。他還囑咐老侯這幅畫值大錢,要小心保護好,,千萬不要弄壞了,。
說是假畫老侯不信,說價值連城他同樣沒往心里去,。那鬼市上啥畫兒沒有,?頂貴重不也就賣個幾十百八塊錢?所以自此以后他沒再向人打聽那幅古畫的事了,。沒想到退后兩三個月的某一天,,那位文化館美工帶來一人到肉攤上找他,提出要買他那幅畫。老侯把豬肉托付給旁邊的同行,,趕緊領(lǐng)著他們一道來到自己租住的地方,。一路上他想:只要把那五斤豬肉錢給整回來就成!
美工帶來的人看起來沒什么富相,,可眼界奇高,,出手更闊得不得了,看過那幅《皇家秋獵圖》后,,當即丟下一句話:“往后你不用再住這樣差的房子了,!”
老侯還沒琢磨透這話里的意思,那人就撂下一只大皮包,,隨口說了個數(shù)字,,吩咐說:“你點點好!往后也不用賣肉了,!”老侯只聽清其中一個“萬”字,,就嚇了一跳,趕忙說:“不用數(shù),、不用數(shù)……”包也沒打開就把客人送出門,。
到底買走《皇家秋獵圖》的人給了老侯多少錢,到現(xiàn)在也沒人知道,,他自己也從不溜口,。大家看得見的公共信息是:打那不久,老侯在小井買了一戶兩居室的樓房,,外帶北京戶口,。而且從此以后他不再擺肉攤兒了,天天在鬼市里學(xué)著淘畫賣畫,,慢慢地還混出了個名頭,,人稱“畫兒猴(侯)”。再后來,,潘家園舊貨市場正式成立,,老侯在里面買了一個門面,正兒八經(jīng)地當上了書畫店的老板,。
直到兩年后,,這幅名為《皇家秋獵圖》的古畫現(xiàn)身美國紐約拍賣會后,大家才真正瞪大了眼睛——落槌18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600萬左右,,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ㄕ幷碜浴墩l在收藏中國》,,吳樹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潛規(guī)則”真有:
憑著一股原始的占有沖動頂著買,這就對了
頂著買,,是圈子里對古董投資的一句行話,,意思是對今天的行情不要因為貴而不出手,要敢于拼實力,,以時間換取空間,,贏得投資回報。
在30年前,,古董投資還不被認識的時候,,說頂著買,很多人并不認可,,因為那時真正的市場還沒形成,,還處于古董買賣的“蠻荒”期,到處都是“漏兒”,,犄角旮旯散落的東西和大型古董市場上的東西,同一品種,,價格有天壤之別,。你只要勤快,有眼力,,就不必頂著買,,便宜的俏貨多的是。今天就不同了,,市場已經(jīng)成熟有序,,某一品種“平均價格”已經(jīng)形成,以前能找“漏兒”的偏遠農(nóng)村縣城已經(jīng)被古董販子“篦”了多少遍,,根本沒有漏網(wǎng)之魚,。這種情況下的古董,已經(jīng)成了真正的商品,,如果你想投資,,只能是頂著買。
記得是20年前,,我在一位朋友家里看到兩張“蘇作”的清代紅木八仙桌,,做工考究,品相一流,。當時的開價是7500元一張,,兩張都要,可以降到7000元,。東西雖好,,但價錢也是頂?shù)缴ぷ友哿�,,沒什么賺錢的“縫兒”,再加上兩張大桌子也沒地方擱,,就放棄了,。不久前在一個朋友的店里也看到一張和當年同樣的桌子,外加4把紅木梳背椅,,問價,,說:“您要,就給25萬吧,,如果椅子不要,,您就給20萬�,!保ü烙嬤能砍下幾千,。)這朋友是局氣人,這價應(yīng)該“謊”不大,。這幾乎可以代表這一品種的市場平均價,,也就是說和20年前比,幾乎漲了近30倍,。如果當時頂著買,,今天就有20多倍的錢好賺。我相信,,如果今天這桌子還頂著買,,20年后,還有這個賺頭,。
在這兒順便扯兩句“閑話”,。并沒人能預(yù)測一件東西20年后的漲跌。那為什么還有人頂著買呢,?原因是當初根本就沒有想到今天要掙錢,,只是看東西好,喜歡,,想收為己有,,天天看著高興。是一種對古代藝術(shù)品的崇敬向往,,和掙錢完全不搭界,。回想一下,,我所有的老家具,,十幾二十年來幾乎都是頂著買的。最初工薪族每月就幾十塊錢,,攢出一只幾千塊錢的字臺和上萬塊錢的條案,,那可真是從牙縫里硬摳出來的,,但看準了東西上去就拿,竟能毫不猶豫,。當時的心氣兒,,遠沒有現(xiàn)在理性,完全是一種原始的占有沖動,,不吃不喝認了,。時間一長,天天看天天摸,,這些家具在我心中似乎都有了靈性,,當房子太小裝不下,不得已要出幾件時,,雖然掙的錢也是當初的多少倍,,但送出門時,感到的卻不是掙錢的欣喜,,而是送親人遠行似的惆悵,。
順便一說,做古董買賣,,有個怪圈,,那就是一件東西當時出手,貌似掙錢了,,而且往往是幾倍的掙,但東西一旦賣出,,再想把它買回來,,你當初出手時的價錢就不頂用了,花的錢往往還得高出不少,。
行里有句話,,叫“高來高走”,就是說,,這東西就算買高了,,只要東西對,又好,,一般不會原價或低價往外推,,因為古董不可再生,你只要東西壓得住,,早晚能撈本掙錢,。所以經(jīng)常聽古董商嘆息:“買東西,賣東西,,不如放著東西,。你以為你當時掙錢了,,但回頭一算賬,還不如那東西當初不賣今天賣,�,!�
(摘編整理自《古董圈:一個京城玩主的收藏筆記》,,黃新原 著,,中央編譯出版社)
拍賣是個流動“場”
里面流動的不僅是拍品,也是氣氛,,是人心
拍賣,,是一個不見硝煙的競技場,是眼光品位和經(jīng)濟實力的雙重角逐,,場上的游戲規(guī)則是大力者得之,,誰出價高誰得。
張宗憲喜歡這個“場”,。
一則,,拍賣效率高。早年間,,收藏家能買到一個萬歷五彩瓷是不得了的事,,比如上海一戶人家出了個萬歷五彩的小碟,就曾在收藏圈轟動一時,。沒有拍賣行,,沒有展覽會,平頭百姓甚至官宦人家都見不著好東西的,,出來一兩個立即被瘋搶,。有了拍賣,信息流通快,,買家能看見全世界的好東西,。拍賣行就是賣醬油的那個漏斗,倫敦收兩件放進去,,巴黎收兩件放進去,,一開拍把全世界集中到一起,比古董店效率高多了,。
二來,,拍賣大廳是個流動的“場”,里面流動的不僅是拍品,,也是氣氛,,是人心。一場拍賣,,就像一場演出,,你出價就參演,,最后沖破重重競爭買到東西,你的表演就會博得觀眾的贊嘆和掌聲,。屏幕上數(shù)字翻飛,,買家的心跌宕起伏,其中的刺激也并非人人都能享受,。日本收藏家,、大古董商坂本五郎曾經(jīng)說過,20世紀70年代,,他在倫敦拍賣行競拍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紅大罐,,當最終以31.5萬英鎊的價格落槌時,由于過度緊張,,他的五臟六腑都感到劇痛,,猛喝一大杯白蘭地才緩過勁來。
張宗憲則不同,,他是那種能控制拍場氣氛的人,。
第1排,1號牌,,1號拍品,,最好是首拍,競得的價格還往往遠高于市場價,。如此光鮮華麗,、率性恣意的張宗憲刺激著人們對市場的想象,贏得了矚目,,制造出傳奇,。諸多拍賣行給他一個雅號:“1號先生”。直到現(xiàn)在,,很多拍賣行的1號牌還留給他,這就是他的江湖地位,。
“那些最貴的,,大大超出預(yù)算買到手的,早晚都是最好的藝術(shù)品,�,!睆堊趹椀讱夂茏悖X得買東西不難,,只要前期認真看每一件東西,,認真選擇。瓷器雜項是他精通的領(lǐng)域,,他自己看,;書畫他說自己不懂,,但有方法——每次參加拍賣,把要買的東西事先選好,,在圖錄上標出來,,請大概七至十位專家?guī)退础@弦惠叺那毓�,、章津才和米景揚都幫他看過畫,,專家都說對,他就買,。
作為著名買家,,在拍場上有時會受到掣肘,主要是被人借力打力,、借眼用眼,。因為相信張宗憲買的東西錯不了,早年在拍場上他一舉就有人跟著舉,;他看中一件東西要買,,就有人借他的再加一口;電話競拍里對手問:誰在頂,?回答是張宗憲,,對方就說,他要我也要,。
中貿(mào)圣佳原總經(jīng)理易蘇昊講過一個故事,。20世紀90年代中期,張宗憲跟易蘇昊去看翰海的預(yù)展前開了個單子,,說:“我真心要買這五件東西,,但咱們得看三十件東西�,!币滋K昊不解何故,,張宗憲笑道:“這三十件里,越是不買的,,咱就裝作非常認真仔細地看,,裝作非要買似的,當然要買的這五件也要好好看,,但表面上要輕描淡寫,,裝作毫不在意,不要讓人看出來我特別重視這五件東西,�,!辈蛔寗e人知道自己想買什么,這是他的策略,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得來的防借眼的經(jīng)驗,。
值得一提的是,,拍場上精歸精,張宗憲同時也坦言:最好的東西一定要留給社會,,捐贈給博物館或者美術(shù)館,。
上世紀90年代初,張宗憲曾兩次捐贈蘇州博物館200余件珍藏文物,。2003年,,一只絕世的清雍正官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張宗憲也正是這一歷史性捐贈事件從頭到尾的推動者和見證人,。這只瓷瓶是張宗憲的妹妹張永珍2002年以4150萬港元的天價買下的,。拍賣結(jié)束后兄妹二人共同捧起這件珍貴文物,在現(xiàn)場拍下合影,,張宗憲臉上的喜悅一點不比妹妹少,。他直言買到這樣的寶物,是讓全世界都“吊眼珠子”的大事件,!后來張永珍想捐出這只粉彩橄欖瓶時,,征詢哥哥意見,張宗憲的建議就是捐給上海博物館,。
�,。ㄕ幷碜浴稄堊趹椀氖詹亟罚铌苽�(zhí)筆,,新星出版社)
人們癡迷于收藏時
癡迷的是收藏作為輝煌文明證物的魅力
文物收藏之所以誘人,,藏品增值無疑是最直接的原因。加之中國文物浩如煙海,,種類繁多,,以個人智力財力精力與之挑戰(zhàn),敗多勝少,,刺激無窮,,這就使生活富足的現(xiàn)代人倍感親切,樂此不疲,。
中國歷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豐之際,。我們熟知的趙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體力行的收藏愛好者,。時隔千年,我們?nèi)阅茏x到成書于北宋宣和年間的有關(guān)收藏的各類書籍,。
這就是收藏的魅力,。讓一個有著超人智力、敵國財力的皇帝,喪失了治國的精力,,留下千古憾事,。我們今天仍對趙宋江山所遺留的書畫、陶瓷等藝術(shù)珍品懷著崇高的敬意,。對宋徽宗——趙佶本人的藝術(shù)造詣也懷著同樣的敬意,,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書體——瘦金體。
2002年春季,,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賣出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成交價為2530萬人民幣。每一個在拍賣現(xiàn)場的人此時都激動不已,。十數(shù)人勇敢地舉起了手中的號牌,,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輪番沖刺。
我在現(xiàn)場,,享受著那振奮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對每一次的價格攀升發(fā)出驚呼。一位老者,,傾自身全部財力,,傾終生對藝術(shù)的向往,在1300萬高價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蒼勁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財產(chǎn)。他用行動闡釋著收藏的魅力,。事后,,他對我說,那東西(《寫生珍禽圖》)屬于我了一秒鐘,。
1300萬與一秒鐘,,是老先生酷愛藝術(shù)的寫照,我甚至覺得他的1300萬與落槌價2300萬相比,,前者更讓人感動,,雖敗猶榮。
這件《寫生珍禽圖》雖為徽宗本人所繪,,卻沒有落下徽宗手跡,,因為何種原因,眾說紛紜,。但上面卻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跡,,這就是乾隆——滿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為十二幀畫面均題有手跡并鈐蓋收藏章,,表明他對這件神品的珍愛,。
乾隆在位長達60年,,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當之無愧地是中國歷史在位最長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萬機。但一獲閑暇,,他就會取天下寶物自我欣賞,,吟詩作賦,倍加贊賞,。清檔記載著乾隆帝每一次賞古,,在三希堂那半間小屋,古物向一國之君訴說著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獲得慰藉,。這有《弘歷賞古圖》為證,。
我們今天獲得一件乾隆時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時間對歷史不過一瞬,,但對我們已是遙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僅我們是過客,,連鼎鼎大名的弘歷依舊也是匆匆過客,。我們在文物面前走過,帶著它傳授給我們的文化信息,。我們接受,,我們享受。中華文化就這樣通過一件件具體的文物一代代地傳承,。
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太平天下,,百姓衣食富足,,便感到精神世界開始空虛。他們需要精神物質(zhì)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白,。當我們捧著一個白瓷碗時,,我們應(yīng)該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擺脫了燒瓷中的“黑暗”,,同時擺脫了黑瓷碗在吃飯時給心中留下的陰影,。當我們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來表達某一種決心時,,我們應(yīng)該了解中國人使用玉的歷史,。美石為玉,,中華民族對玉石的頂禮膜拜,歸納為玉有五德,,仁義智潔勇。還有什么理念比這五德更具魅力么,?所以古人諄諄告誡: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來自于此,。
歷史不會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質(zhì),,帶有文化特性的物質(zhì)就是文物,。它是一個證物,證明中華民族曾有過怎樣的輝煌,,證明人類進步每一步是怎樣的不易,,這些信息構(gòu)成了文明的魅力。
�,。ㄕ幷碜浴恫璁斁萍�,,馬未都著,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延伸閱讀
虛構(gòu)的《古董局中局》,,藏著圈子里的真諦
關(guān)于這個圈
◆造假與掌眼,,這是藏古界永恒的主題。
◆古董這一行變化萬端,,但歸結(jié)到最后,,就在兩個字上打轉(zhuǎn):一個“真”字,一個“贗”字,。古董這個行當幾千年來,,說白了就是真?zhèn)沃疇帲I之辯,。
◆鑒寶就像是攻克一個堡壘,,攻城的人拼命要尋找破綻,守城的人拼命要掩蓋破綻,,兩邊斗智斗勇,,都需要絕大的耐心、眼光和機緣,,才能有所成就,。
◆權(quán)威的鑒定機構(gòu),都有這么一條原則:絕不做偽,。試想一下,,一個鑒定機構(gòu)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譽,,如果自己也造假,那豈不是等于給自己當裁判了么,?再者說,,鑒定古董的人,必然對造假手法熟稔于心,,如果他們起了偽贗之心,,那危害將是無窮無盡。
所以好的鑒寶名家,,都絕不敢沾一個“贗”字——只要有那么一次犯事,,就能把牌子徹底砸了。
關(guān)于鑒定
◆“包漿”是個古董術(shù)語,,又叫“黑漆古”,,也稱“蠶衣”,都指的是在古玩表面浮起的一層光皮,。真正的古舊東西,,上面泛起的光澤沉穩(wěn)內(nèi)斂,摸上去似乎有一種溫潤膩滑的手感——這是無論如何也偽造不出來的,,那些新造的贗品再怎么模仿,,也只能泛起賊光。鑒定古董,,包漿是個很重要的手段,。
可到底它是怎么回事,誰也沒法說透徹,,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外行人就算知道有包漿這么個概念,,可把古玩擱在他面前,他也分不出哪種是賊光,,哪種是舊光,;而一個幾十年的老行家,掃一眼就能看出來,,憑的就是感覺,。
◆書畫雖說也是古董,但和其他古玩不太一樣,,自成一派,。瓷器看施釉成分,青銅器看綠銹,,玉類看折射率,,這些都是客觀指標,。但一幅書畫出自哪位大師真跡,沒有客觀標準,,更多依靠鑒別者的眼力和閱歷,,跟著感覺走,全是主觀意見,。同樣一根竹子,,你說是鄭板橋畫的,我說看著不像,,那就只能看咱倆誰的資格老。
◆鑒古這一行,,真假分辨其實是件非常復(fù)雜的學(xué)問,。有時候一件古物上有一處破綻,怎么看怎么假,,但過了幾年以后有了新的研究成果,,才發(fā)現(xiàn)那不是破綻,是鑒別的人功力不夠,。
關(guān)于造假
◆梔子,、紅茶加橡子殼,這三樣?xùn)|西,,原來是給書畫做舊用的,。梔子水焦黃,茶水深紅,,橡子殼煮出來的水是赭黃,。有這三種顏色配兌,就能調(diào)出想要的舊色和香灰色了,。再加上紫外線照射脆化,,真是天衣無縫,比單用茶垢效果好多了,。
◆書畫與拓本之類的東西都是紙質(zhì),,可以剪切挖補,這也是古董界多年來的常識,。所以這幾類東西,,最易出贗品。最無良的商人,,會把一些真品拆碎剪成幾塊,,分別補到幾張假畫上去,收益自然翻倍,。
◆一件瓷器從窯里出來,,先要咬酸,,然后磨舊,必要時還得故意缺上一角,,造成殘缺效果,。都弄好了,抹上泥土,,扔到墓土里去養(yǎng)著,,基本上就能糊弄住大部分人了。
�,。ㄕ幷碜浴豆哦种芯帧废盗�,,馬伯庸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