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月寧委員提出創(chuàng)新扶貧方式 精準扶貧應重視藝術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委員今天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提問時說,,中國脫貧攻堅已步入“啃硬骨頭”階段,,需要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進一步創(chuàng)新方式,多渠道鼓勵貧困戶發(fā)揮主體作用,,徹底摒棄“等要靠”的思想,,靠他們的自力更生來摘取“富裕”的果實,。
劉月寧建議,通過藝術教育作為切入點,,用藝術教育打開貧困群眾特別是貧困家庭兒童心扉,,幫助他們拓寬藝術視野,豐富文娛生活,學習藝術表演,,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夢想,。
劉月寧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藝術教育在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沒有和精準扶貧有效結合,、缺少鼓勵脫貧致富的藝術作品等問題,沒有形成有效的貧困地區(qū)藝術教育體系和特色做法,,去提升貧困群眾的斗志和信心,,穩(wěn)定脫貧攻堅的成果。
同時,,受到基層貧困群眾學習藝術的觀念淡薄,、師資力量薄弱、藝術教育花費高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貧困群眾和貧困兒童學習藝術的興趣不濃厚,。
劉月寧建議,通過實施政府資金支持,、藝術教育工作者支持等措施,,切實發(fā)揮藝術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真正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劉月寧認為,要加強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政府應加強在藝術教育服務精準扶貧領域提供財政支持,。人類是情感的存在,不僅需要面包來吃,,也需要玫瑰來享受,。而精神上的動力能夠使得貧困群眾提高戰(zhàn)勝貧困的斗志,通過自身奮斗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同時,劉月寧還鼓勵藝術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基層調研,,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鼓勵藝術工作者梳理創(chuàng)新基層培養(yǎng)教育體系,加強農村實踐,,深入一線教學和表演,,科學設置培訓課程,有針對性創(chuàng)作作品,,提升貧困群眾對藝術的理解力,,提高貧困群眾對藝術的學習興趣,,更好服務于脫貧攻堅。
在劉月寧看來,,藝術教育要能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問題,。一般來說,貧困地區(qū)藝術教育貧瘠,,是值得藝術教育工作者深耕的領域,。藝術鼓勵人們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世界,鼓舞困難群眾的斗志,。通過學習藝術,,掌握一門“手藝”,也是脫貧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