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領(lǐng)一代代讀者走進古典文學的大門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瑣談
【編書者說】
以1952年《水滸傳》的出版作為開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以下簡稱“讀本叢書”)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這六十多年間,,它歷經(jīng)了一套大型叢書出版的起起伏伏,,也堪稱整個古籍出版行業(yè)的小小縮影。讀本叢書最初規(guī)劃五十種,,后來選題屢有變化,,直至后來下設(shè)三個書系,又推出“讀本叢書典藏”,,其中走過的道路雖然坎坷曲折,,但出版的質(zhì)量卻是世所公認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屆向全國推薦優(yōu)秀古籍整理圖書”中,本叢書入選32本,,即是對這六十余年漫長而卓有成效的出版之路的肯定,。
一
1952年9月,由馮雪峰主持,、聶紺弩領(lǐng)導(dǎo)編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經(jīng)過整理校訂后的《水滸傳》,其后陸續(xù)出版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1953年后又出版了《樂府詩選》《詩經(jīng)選》等一批古典詩歌散文的選本,這時一套叢書的框架已經(jīng)初具,。但這套叢書的定名,,則是1958年的事。當年出版社的《五年出版規(guī)劃》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的名稱,,叢書要求是:“根據(jù)古為今用的原則,把古代到清末的歷代文學作品,,加以精選,,加以注釋和分析批判性的序言,供廣大人民群眾閱讀,�,!彼詳細列出叢書序言或后記的寫作要求,并擬定了包括詩,、詞,、文、戲曲,、小說等各種不同文學品種的五十個目,。這個初步的規(guī)劃在20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進展順利,其后則受到“文革”的嚴重影響,。
1976年“文革”結(jié)束后,,原國家出版局擬定了編輯出版四套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計劃,讀本叢書即位列其中,,這個規(guī)劃明確了讀本叢書的讀者群體是“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工農(nóng)兵及干部”,,同時也“為文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叢書定位則是“優(yōu)秀文學遺產(chǎn)的選注本”,,計劃的選題也是五十個,,1985年之前出齊。叢書的實際出版基本是按照這個計劃執(zhí)行的,。
1981年,,黨中央下發(fā)了《關(guān)于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對古籍出版無異于一針強心劑,因此在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規(guī)劃中,,準備對原有的選題進行修訂補充,,下分三輯,數(shù)目也從50種猛增至150種,,對這套叢書的期待顯然大大增強,。
目前讀本叢書已出版的有50多個目,時間上涵蓋了先秦到明清,,文體上則從詩,、詞、文到曲,、小說,,都有涉及。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讀本叢書出版的第一個高潮,。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建社之初,,社長馮雪峰就確定了“古今中外,提高為主”的出版方針,,因此50年代時幾個學術(shù)價值較高,、普及程度較好的選本都進入了讀本叢書,如《水滸傳》《紅樓夢》《漢魏六朝詩選》《宋詩選注》《長生殿》《桃花扇》等等,。第二個高潮出現(xiàn)在“文革”結(jié)束之后的20世紀80年代初,。這時有許多成稿已久但被“文革”中斷的書得到出版,如《唐詩選》《中國戲曲選》等,;還有的則是在凜冬過去,、春暖花開的環(huán)境中,重新繁榮起來的學術(shù)界的新成果,,如《唐宋詞選》等,;還有一批作品在這段時間得到修訂和重新整理,這種情況以《水滸傳》《紅樓夢》為代表,,重新選擇了底本并對校注做了全面的修訂,。第三個高潮則是在這十幾年中,一批新的選本加入進來,,擴充了原來讀本叢書的框架,,尤其是唐宋以后的文選和詩選也陸續(xù)列入?yún)矔沟米x本叢書的結(jié)構(gòu)更加合理,。
這套叢書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響,,這與當時的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當時是古籍出版的“黃金年代”,有人就認為“那個時代與今天相比,,未可稱為先進,,但書名題簽、繪圖多出手工,,富于人文氣息,,裝幀設(shè)計自有一種樸素的韻味,引人喜愛,。而從內(nèi)容上來說,,當時的古籍整理出版集中了一時俊彥,人物之盛,,無與倫比”,。讀本叢書正是在這個名家輩出的時代,各方面要求極高,,才奠定了今天的影響力,。傅璇琮先生就說:“在我的印象中,(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比較注重普及讀物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五十年代開始,陸續(xù)推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影響很大,,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余冠英先生的《詩經(jīng)選》,,都在這套書中,,很受歡迎。這是當時的一個大項目,�,!�
二
讀本叢書是一套普及類的叢書,以今天的出版業(yè)運作方式,,短時間內(nèi)做出規(guī)模,、提高銷量并不是難事。但在1958年規(guī)劃之初,,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對它的質(zhì)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許覺民在《四十年話舊說新——祝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一文中說:“當時出版社編有《文學初步讀物》一套,大多是通俗讀物或快板詩之類,,他(馮雪峰)認為這是地方出版社的任務(wù),,而且他們也會出,必有重復(fù),。人民文學出版社……應(yīng)以提高為主,,讀者對象應(yīng)是知識界和讀者中文化素養(yǎng)較高的�,!闭腔谶@種對讀者群體的定位和認知,,叢書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較高,,入選叢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孟慶錫就說:“十年動亂前,,收入本叢書的僅有十二種,,粉碎四人幫后,文學出版事業(yè)又出現(xiàn)了新的繁榮局面,,這幾年新收入本叢書的有十六種之多,。”從數(shù)字便可看出叢書選書的謹慎,。
與專業(yè)的古籍點校本有所不同,,這套叢書不僅要求點校,還要求編注,,而想要編選精當,,注釋準確,對作者的眼光與學養(yǎng)都有很高的要求,。有時在編輯過程中,,從編選到注譯到審稿到修改,還要經(jīng)過多人之手,,多方合作提出修改意見,。如《唐詩選》一書,初稿和修訂工作由余冠英負責,,參與的有王水照,、陳友琴、喬象鍾,,短期參與的有錢鍾書,、吳庚舜、范之麟,、董乃斌,,給予過幫助的有何其芳和王伯祥,成此一本書,,談何容易,!因為有這些先生們的謹慎而辛勞的工作,叢書才能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成為今后出版的標桿,。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從誕生至今天六十多年間,沒有被時代淘汰,,反而成為大家公認的經(jīng)典選本,,最關(guān)鍵的原因就在于對成書質(zhì)量的極端重視。這是和作者與編輯的辛勤勞動分不開的。以余冠英先生為例,,他是讀本叢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作者之一,,他所編選的《詩經(jīng)選》《樂府詩選》《三曹詩選》《漢魏六朝詩選》和主持編選的《唐詩選》,都是公認的經(jīng)典,。曹道衡先生曾經(jīng)說,,余冠英先生對于《唐詩選》幾乎是每一頁都反復(fù)推敲,例如對《長安古意》一首中“啼花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兩句,,余先生的解釋就和過去各家都不一樣,他指出“借蜂蝶的眼寫那些一般人所不能看到的宮內(nèi)景色”,,對照全詩理解,,這種解釋便令讀者明白,宮闈禁地普通人不能得見,,只有自由自在的蜂蝶才能飛越,,才能看到盧照鄰所寫的皇家景象。余冠英先生曾說他做編選的目的是“把優(yōu)秀的作品擇要推薦給一般文藝愛好者”,。據(jù)曹道衡先生回憶,,余先生將讀者放在心上,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有一次,,我到余(冠英)先生家,,他正在對李頎的《送魏萬之京》中‘昨夜微霜初渡河’一句作注,我覺得這首詩并不費解,,‘昨夜’句中也沒有什么難字和僻典,似乎用不著花這么多工夫,。但余先生考慮的不光是要注釋得正確,,還要使讀者能更好地體會到詩的妙處�,!闭侨绱说膽B(tài)度,,才使得讀本叢書成為既有學術(shù)專業(yè)性,又被普通讀者接受的書籍,。
編輯的細致認真也對成書質(zhì)量有很大影響,。如彌松頤先生,他是《中國戲曲選》《元明清散曲選》的編輯,,在編輯《元明清散曲選》時,,他與編者洪柏昭信件往還,訂正了許多訛誤,,也補充了很多內(nèi)容,。例如他在信中商榷“逃禪”一詞:“‘逃禪’一語,本稿三出。一,,元(代)景元啟小令【雙調(diào)·殿前歡】《梅花》‘逃禪老筆應(yīng)難畫’,;二,明(代)楊慎套數(shù)【北仙呂·點絳唇】‘醉來時學蘇晉逃禪’,;三,,清(代)托盋懶云套數(shù)【北雙調(diào)·新水令】《詠秦淮燈舫》‘又何必逃禪學道’。本稿三注,,景曲曰:‘逃禪,,以信奉佛教來遁世。禪是佛教的一個宗派,�,!瘲钋唬骸佣U,逃避禪戒,�,!星唬骸柑佣菔朗拢瑢W習佛教和道教的哲理,�,!逼浜蠼Y(jié)合《西廂記校注》“逃禪”為“醉酒而背其教”的含義認為,可于楊曲本注中,,與景曲互見,,并列出第二說:“逃禪見元·景元啟【雙調(diào)·殿前歡】注一,又,,‘醉酒而悖其教,,曰逃禪’�,!队唫坞s錄》七‘逃禪’:是‘逃而出,,非逃而入�,!跛脢]云:‘醉酒而悖其教,,故曰逃禪�,!q逃墨(不遵奉墨翟學說),、逃楊是也……此種處理,尊意以為妥否,?”如此細致謹嚴的編輯,,對本書及《中國戲曲選》后來都被列為國家高校統(tǒng)一教材也可謂居功甚偉。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叢書選擇作者時的高標準,,作者編寫時的高標準,,編輯工作時的高標準,才有了叢書整體上的優(yōu)勢,,也是這套叢書一直以來行銷不衰的原因,。僅以《宋詩選注》為例,1958年出版以來,,重印,、再版20多次,發(fā)行40多萬冊,,是真正的“長銷書”,。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本叢書提供了一套學術(shù)性和普及性兼顧的入門讀物,,沾溉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引領(lǐng)他們走進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大門。
三
新世紀以來,,面對新的出版形勢和新的讀者需求,,這套叢書有重新規(guī)劃的必要。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這套叢書整合分類,,下設(shè)了三個書系,,分別是四大名著、歷代詩選,、斷代文選,。歷代詩選從《先秦詩選》至《清詩選》均已出版,斷代文選則有《唐文選》《明文選》《清文選》等,,加上已有的詞選,、戲曲選、四大名劇等,,叢書已經(jīng)基本做到了結(jié)構(gòu)平衡,、分類明確。
稍有不足的是,,許多讀者群體較小的詩人選集多年未能重印,近幾年中也很少有新書再納入到這個叢書之中,。因此在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啟動了“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以下簡稱“讀本典藏”)的編輯工作,。讀本典藏最初主要是為了將那些近十年來未能重印但極有價值的詩人選集重新推向市場,在選題策劃的過程中,,又逐漸對一些書進行了修訂,、增補,同時也納入了一些新品種,。目前推出的第一輯共十七種,,分別是:《史記選》《樂府詩選》《初唐四杰詩選》《王維詩選》《李白詩選》《杜甫詩選注》《韓愈詩選》《元稹詩文選》《柳永詞選注》《蘇軾詩詞選》《辛棄疾詞選》《唐宋詞簡釋》《宋詞三百首箋注》《宋詩選注》《金元明清詞選》《元人雜劇選》《中國古代戲劇選》。這其中像《史記選》《初唐四杰詩選》等是多年未能重印,,《宋詩選注》《元人雜劇選》等已是經(jīng)典書目,,入選能保證第一輯在選目上的完整與平衡�,!抖鸥υ娺x注》等進行了較多修訂。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詞簡釋》《宋詞三百首箋注》和薛天緯先生的《李白詩選》則都是第一次納入到該叢書中。
蕭滌非先生的《杜甫詩選注》初版于1979年,,其后多次重印,行銷海內(nèi)多年,。在學術(shù)界,,它的學術(shù)意義是公認的;在讀者群體中,,它的可讀性也受到讀者的肯定,,“普及性的選本,則首推蕭滌非先生的《杜甫詩選注》”,�,!抖鸥υ娺x注》出版后,蕭滌非先生一直系念于心,,直到去世的十二年間多有批注,,其子蕭光乾和其孫蕭海川將這些寫在書頁頁眉、頁腳或是小紙條上的批注輯錄出來,,共得193條,。這些批注有一些是原注的補注,有一些是蕭滌非先生個人的感想,,還有一些是原詩相關(guān)的資料,,內(nèi)容十分豐富。此次讀本典藏推出的該書增補本將這些批注全部收入,,附錄于原書之后,,方便對照查看,可謂原書的升級版,。
而如現(xiàn)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詞簡釋》《宋詞三百首箋注》,,之前都未收入到叢書之中,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拿到版權(quán)后,,先是將《宋詞三百首箋注》收入名家名選叢書,,《唐宋詞簡釋》則是作為單行本出版發(fā)行。唐先生這兩本書的價值自不必說,,初版30年來的市場表現(xiàn)也證明了讀者的認可,。因此讀本典藏收入了這兩本書。這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第一次收入唐先生的書,,既表現(xiàn)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對唐先生的敬意,,也展現(xiàn)了讀本叢書的入選標準,。
《李白詩選》是本次讀本典藏第一輯中唯一的新書。這個新選本主要以王琦注本的《李太白全集》為據(jù),,共選詩289題343首,,占李白傳世詩作的三分之一強。它的主要特色在于選詩的原則,,“一是最能體現(xiàn)李白精神與藝術(shù)風貌的作品,,二是詩篇編排起來能比較完整地展現(xiàn)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因此“詩的編排采用編年體”,,依李白一生的六個主要階段(蜀中時期,、“酒隱安陸”時期及初入長安前后、移家東魯及供奉翰林時期,、去朝十年,、從璘及長流夜郎前后、晚年)來編排詩作,,并在注釋中對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多有吸收,,比如兩入長安的經(jīng)歷和相關(guān)詩作的系年及內(nèi)涵闡釋。這是一個能反映新時代李白研究成果,、選詩精當,、編排完整的選本。
讀本叢書的出版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它不僅見證了圖書行業(yè)的變化,,也見證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歷代編輯的努力。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許多編輯對這套叢書都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在很多不同的場合曾提出過許多寶貴的建議,。許覺民曾經(jīng)中肯地說:“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我以為這套書很值得保留……中國古代文學浩如煙海,,為使愛好者獲得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修養(yǎng),,這套書便是一個極好的門徑……我以為一個出版社保留若干套可以經(jīng)久不衰的叢書,正是一種文化積累的標志,�,!边@套叢書曾經(jīng)在漫漫文學路上結(jié)出累累果實,滋養(yǎng)了一代熱愛古典文學的讀者,,在未來更遙遠的路上,,我們相信它更有歷久彌新的價值。
�,。ㄗ髡撸簠强蚂o,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