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文化創(chuàng)意溫暖城市角落
今年辭舊迎新之時,在西安的尋常小巷,,一些原本陳舊簡陋的小攤經由設計師之手,,舊貌換新顏。
西北工業(yè)大學校園內,一排小吃檔冒著騰騰熱氣,。在一連串紅底黃字的噴繪裝飾中,,一組白色燈箱招牌格外亮眼。燈箱的正中用紅色字體印著“無聲時光”麻辣串,,字的下方,,手繪著香菇、青菜,、肉片在紅油湯中翻滾,,菜單上“你好”的手語手勢透出親切。
“招牌上的‘無聲’二字,,是攤主的要求,。”負責改造的設計師涂志強說,。這個麻辣串檔口由一家聾啞人經營,,店主勉強能聽到聲音,他的妻兒都只能靠手語與人交流,。
“考慮到小吃攤多在夜間營業(yè),,我們首先改善了亮化照明;設計采用明快時尚的紅白配色和手繪漫畫吸引年輕人,;為了方便老板和客人溝通,,我們做了熒光手寫板和支持二維碼支付的餐牌�,!蓖恐緩娬f,,希望通過細微之處的改變,讓設計服務生活,。
這次“小小地改造世界的細節(jié)”活動,,由西安西咸國際文化教育園和當地一家互聯網原創(chuàng)內容平臺“貞觀”共同發(fā)起,10個本土文創(chuàng)設計團隊參與,。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我們希望通過一次改造西安街頭攤販外觀的小實驗,讓它們的顏值匹配為城市提供的服務,�,!被顒涌偛邉澚憾鹘榻B說。
小吃攤,、修理鋪,、民樂班、理發(fā)攤等10家攤販成了這次被改造的主角,,它們的主人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
甘肅小伙劉磊飛在一棟寫字樓下經營一個賣烤紅薯和糖炒栗子的攤子,。每天都有不少白領光顧,設計師羅雯羽是其中的一員,。
“接到任務后,,我首先想到這個紅薯攤。老板熱心,、勤快,,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微信名叫‘為媳婦而奮斗’�,!绷_雯羽說,。
只有26歲的劉磊飛,懷著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信念,,起早貪黑堅守自己的小事業(yè),,不但贏得了女友父母的認可,還把自己的爸媽從老家接到了西安共同生活,�,!靶⒌某钥嗄蛣诤蛯矍椤⒂H情的執(zhí)著感染了團隊的每個人,�,!�
結合劉磊飛的名字和他對女友的愛意,羅雯羽團隊設計了“飛你莫薯”的專屬招牌,,用暖橘色的涂鴉包裝了攤位,、招牌和環(huán)保紙袋,讓普通的路邊攤“更年輕,、更接近理想”,。
西咸新區(qū)管委會副主任王飛說,城市應當包容各個階層,、不同崗位的人體面地生活,,文化創(chuàng)意對城市角落的關注,更好地體現出城市的溫度與情懷,。
類似的暖心設計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今年2月初,西安市碑林區(qū)城管局聯合貞觀策劃,,邀請西安交大藝術系青年教師董琪進行設計,,對街頭的100個垃圾桶進行改造,,并安置了50個煙頭收集裝置和10組城市公共自行車停車指示牌和輔助設施,,用審美趣味改善城市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