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偶像是誰?”
“周總理”“彭雪楓”“鐘南山”“張桂梅”,,答案有很多,,甚至還有保家衛(wèi)國犧牲的西藏軍區(qū)邊防軍戰(zhàn)士,,獄中犧牲的“小蘿卜頭”,同校園學長“謝戡”等等,。這是今天的中小學生對于偶像的回答,。
這些回答,來自北京市東城區(qū)某學校的黨史教育課——“見字如面”,,給自己的偶像寫一封信,。同學們用真摯的情感抒發(fā)著對偶像的敬佩之情。
黨史教育,,在今天的中小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各地中小學校用自己的方式向新一代的新生力量講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年來的波瀾壯闊,在他們的心靈里種下一顆紅色的種子,。
青少年學黨史,,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他們喜歡怎樣的黨史課程,?記者走進中小學校,,一探他們的風貌。
1,、青少年的肩膀上該承擔什么
青少年應該繼承什么,?匯文中學初二7班學生蘇弈菲這樣說:“紅色基因,民族精神,,家國情懷”,。
她稚嫩的肩膀上有大大的責任,,她的偶像是為國捐軀的謝戡烈士,犧牲的時候,,謝戡才14歲,,也是一位少年。對此,,蘇奕菲告訴記者,,她曾經(jīng)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少年郎的肩頭,不要這么沉重,,而應該先挑起清風明月,,草長鶯飛�,!睂W習了黨史知識之后,,她的看法轉(zhuǎn)變了。讀了老師給他們推薦的書籍,,她對一句話印象深刻:“家產(chǎn)在此,,眷屬在此,祖墳在此,,他們保衛(wèi)的不是抽象的國,,而是實實在在的家�,!边@種家國情懷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為紅色基因,因此,,蘇弈菲說:“我們會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精神,,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
當然,,她崇拜謝戡的原因不止于此,她還是謝戡英雄班的一員,。
在匯文中學,,共有9個以英雄人物命名的班級,匯文中學高二1班是彭雪楓英雄班,,班長齊書暢告訴記者,,她最難忘的一節(jié)黨課是由杰出校友們親自講述的。那些知識不再是“某年某月某事”,,不再是書本上重點“標紅”的字,,而是真實地發(fā)生在眼前,,她感到了一種“代入感”,,這是“難以名狀的感動”,。“我對于責任的意識更強了,,也更具象化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時代的轉(zhuǎn)變帶不走他們的精神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說,,英雄這個形象是永恒不變的,傳承他們的精神是我輩的責任,�,!�
匯文中學高中二年級語文教師蔣璇玥告訴記者,他們的黨史教育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有主題班會,,有歌詠比賽,有“一封家書中的歷史課”,,還有紅色經(jīng)典影視劇的片段賞析,。學了黨史知識,作為教師,,她明顯感覺到學生身上發(fā)生的變化,。“他們不再只關注學習,,而是更有禮貌了,,更有沖勁了,更有責任感了,。不止一位同學告訴我‘當英雄班的學生,,就要以英雄的高度要求自己’。這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笔Y璇玥說。
2,、“七一”對于青少年意味著什么
即將到來的“七一”對青少年來說意味著什么,?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青少年的答案是“與我有關節(jié)日”或“有儀式感的節(jié)日”,。
這個“節(jié)日”,,像他們的生日一樣備受期待,像“六一”一樣,,對他們有別樣的意義,。于是,今年的央視六一晚會也注意到了他們的喜好,,突出紅巖精神,、雷鋒精神,,讓書本上的小蘿卜頭、雷鋒等英雄走近他們,,讓女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走近他們。
央視六一晚會總導演許蓓蓓告訴記者,,在籌備晚會之初,,他們就將舞臺上的“話語權”更多地向兒童小演員們傾斜,從革命故事和紅色記憶中汲取精華,、創(chuàng)設情境,,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構建起“穿越者”和親歷者同臺的兩個視角,,表現(xiàn)出歷經(jīng)幾代少年們傳承而不褪色的那份崇高理想,。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的征途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使輝煌事業(yè)不斷壯大,。孩子們也許并不懂這背后的宏大意義是什么,但是他們在一個個真實歷史事件和親歷者的引導下能夠明白紅巖精神折射出的忠誠,、雷鋒精神折射出的奉獻,、女排精神折射出的團結(jié)拼搏,以及載人航天精神折射出的敬業(yè),,這就是我們想要帶給大家的干貨,。”許蓓蓓說,。
在晚會尾聲部分,,播放了短片《百年征程·少年志》,晚會采訪了曾經(jīng)送過雞毛信的百歲老黨員顧海樓,、方志敏的女兒方梅,,以及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復興號總設計師梁建英,、中國女足運動員王霜,、新時代好少年陳其方等,“從100歲,、90歲,、80歲,到12歲,,從黨員,、共青團員到少先隊員,短片所要傳達出的寓意就是:黨的事業(yè)薪火相傳,、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每一代少年都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我們希望所有的內(nèi)容和情感都會成為孩子們心中不滅的燈塔,,照亮每個人的成長之路�,!痹S蓓蓓說,。
黨史教育,帶給孩子們的是燈塔,,是不竭的希望,,還有“精神上的覺醒力量”�,!霸趯W校,,我們會聽黨史廣播劇,每一次都熱淚盈眶,,我會問自己,,如果讓我面臨國難當頭的時刻,我能否像他們一樣勇敢,?”齊書暢說,。
這覺醒的力量不斷流轉(zhuǎn)、升華,,沉淀在今天每一個青少年心中,。蘇奕菲想到魯迅先生的話:“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3、黨史教育怎樣更受青少年歡迎
蔣璇玥告訴記者,,在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活動中,,孩子們最喜歡“能親身參與的方式”。
今年以來,,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策劃開展了一系列貫穿全年的“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名師專家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可視化教材”。北京全市282萬人次參與“四史”學習知識競賽,,200所大中小學校參與“唱支歌兒給黨聽”網(wǎng)絡歌詠比賽,,全網(wǎng)閱讀量超過3億。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工委書記劉藻介紹,,坐落在東城區(qū)的北大紅樓等紅色文化資源,,猶如一座豐碑將愛黨愛國的基因植入教育的血脈,。
北京市豐臺區(qū)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梅告訴記者,豐臺區(qū)組建“小小紅色講解員”隊伍,,面向社會和全區(qū)師生宣講紅色故事,,他們還利用豐臺區(qū)現(xiàn)有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二七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招募區(qū)內(nèi)中小學260多名青少年學生,,組建“小小紅色講解員”隊伍,面向社會和全區(qū)師生宣講紅色故事,。二七紀念館的宣講員,、豐臺區(qū)扶輪小學四年級(1)班王婧瑤說,“通過黨史宣講,,我感受到共產(chǎn)黨人永不退縮的精神,!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黨,,將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主題活動備受追捧的同時,,如何解決“窺一斑而不見全豹”的問題,,讓孩子們真正在黨史長河中受教育?
豐臺區(qū)第一小學黨委書記王艷紅告訴記者,,這種擔憂不會出現(xiàn),。“每個中小學校都有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我們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沉浸式學習,、體驗式教育,把知識點融入日常每一次活動,、每一個節(jié)日,、每一場班會,增進他們對黨的了解和樸素的情感,。以我校為例,,我們的黨史學習計劃叫‘童心向黨筑未來’,三月份歌唱節(jié)傳唱紅色歌曲,,四月份綜合實踐活動走訪身邊的優(yōu)秀黨員,。我們還有定向越野活動、探訪紅色地標,、講黨史故事,、講革命詩詞等活動,這樣把系統(tǒng)的知識輸入孩子心中�,!�
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通過黨史教育,,孩子們對黨的感情“向往而追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表示:“青年學生對于黨的認識不再是書本上的知識點,而是充滿自豪向往,。從紅巖精神,、雷鋒精神到今天的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他們感受過、體會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們回信中說到的那樣,,他們愿意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請祖國放心,!”這是新一代青少年的堅定回答,。
(本報記者 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