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2018年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 擁抱世界”科普專場活動在京舉辦,。至此,北京分院首屆“科學傳播月”活動正式閉幕,。
自5月17日啟動至今,,北京分院“科學傳播月”在9個分院單位舉行了11個研究所專場活動,包括網絡中心格致論道—思想的合奏,,高能所—與對撞機的親密接觸,,計算所—玩轉計算科學之夜,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空天尋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神奇的納米世界,,心理所心理夢工廠—心靈之旅,物理所—愛上物理,、改變世界,,古脊椎所—中國古動物館之奇妙夜,微生物所—探秘微生物王國,,力學所—感受力學魅力,,自動化所—人工智能擁抱世界,。同時,還開啟了北京分院主導的“科普進校園”,、“科普實驗室”等品牌活動,,研究所青年科學家走進校園作科普講座、開展互動實驗,,贈送科普圖書,。
活動期間,包括數名院士在內的200余名科學家,、科普工作者和500余名科普志愿者參與其中,,吸引逾5000社會公眾,、中小學和大學生參與�,?破栈顒映尸F出科技含量高,、活動方式豐富、科技與藝術結合,、科普與創(chuàng)新融合的特點,。
作為“科學傳播月”收官之作的自動化所“人工智能 擁抱世界”科普專場活動,結合公眾需求和研究所特色,,綜合設計了科技前沿研究以及產業(yè)落地應用兩部分體驗內容,。在科技前沿研究部分,科研人員和志愿者們從“智能化”和“自動化”兩條主線,,圍繞“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腦科學”等問題,,向公眾展示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如自主學習的智能機器人、類腦認知模型等,,讓公眾科學理性了解相關概念,;在產業(yè)落地應用部分,自動化所挑選了人工智能領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落地,、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yè)成果,,如無人售貨、動態(tài)人臉識別,、三維實感,、心跳識別、3D實時渲染,、場景體感互動,、縮微智能車等項目,讓公眾從互動中感受人工智能擁抱世界的活動主題,。除此之外,,自動化所還準備了兩場精彩的報告。其中,,劉禹研究員帶來了題為《人工智能與人機博弈》的主題報告,,從IBM的深藍、沃森到DeepMind的阿爾法狗,,以精彩,、有趣的人機大戰(zhàn)案例來講述人工智能與人際博弈的歷史,張兆翔研究員的《未來已來,,科技賦能新時代》全面解說人工智能時代下,,科技如何深度改變世界,。
北京分院“科學傳播月”活動的設立,既是公眾科學日的延續(xù)和延伸,,更是中科院開展公益性科學普及活動的責任彰顯,。北京分院科普工作將貫穿全年,并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品牌活動和常態(tài)化工作,,分院將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將科普工作做好做實,,滿足更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讓公眾理解科學,,讓科學惠及人民。(經濟日報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