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蛋糕”七十年壯大24249倍,,民生支出不斷增加
“政府賬本”折射北京民生巨變
收入多少錢,,花到哪里去,,錢是怎么花的——如同每人家里都有本賬一樣,,政府也有自己的一冊賬本,就是通常所說的財政,。新中國成立70年,,伴隨著經濟騰飛,北京財政實力逐漸增強,,本市收入規(guī)模由1949年的2386萬元壯大為2018年的5785.9億元,,翻了24249倍,支出規(guī)模也相應大幅增加,。
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社保,、住房等各項民生改善,,都能看到財政資金的身影�,!罢~本”反映著城市經濟變遷,,也折射著百姓民生之變。
70年翻2.4萬倍 政府“錢袋子”鼓起來
新中國成立時,,經濟一窮二白,,財政收入十分困難。市財政局數據顯示,,1949年,,全市財政地方收入為2386萬元(折為新幣),,全部上繳中央,支出規(guī)模很小,。到1977年,,全市財政收入完成42.8億元,支出17.7億元,。
這一數字如今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8年,,本市財政收入完成5785.9億元,,為新中國成立當年的24249倍,支出規(guī)模也達7175.9億元,,實現從一窮二白到國富民強的歷史性跨越,。
財政收入是經濟晴雨表。財力規(guī)模越來越大,,意味著本市社會經濟不斷壯大,。數據顯示,從1949年到2018年,,北京地區(qū)生產總值(GDP)由2.8億元提高到3萬多億元,。
近年來“政府賬本”又呈現新亮點——減稅降費。2018年,,本市推出降低增值稅稅率等系列措施,,共為企業(yè)和社會減負約400億元。今年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同時在地方權限范圍內頂格減征小規(guī)模納稅人房產稅,、資源稅等“六稅兩費”,預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近1800億元,。
“財政資金也實現了由‘補’改‘投’的重要轉變,。”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財政投入方式上,,已從過去“點對點”直接打入財政資金,變?yōu)楝F在的打好財政政策工具“組合拳”,,更多采用股權投資,、基金、貼息,、注入資本金等間接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fā)揮財政投入的引領、放大作用,。如本市設立的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生活性服務業(yè)發(fā)展基金,、高精尖產業(yè)發(fā)展基金等系列引導基金,正撬動社會資本向高精尖產業(yè)匯聚,。
財政收入八成投向民生
蔬菜零售,、便民早餐、便利店和社區(qū)超市,,租金限價最高可補貼50%,;今年1月起,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家庭月人均1000元提高至1100元,,近20萬困難群眾受益……強大的財力為促進經濟發(fā)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公共財政制度不斷完善,,民生保障類支出比重不斷加大,。數據顯示,本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八成以上,。
以今年為例,,教育安排381.4億元,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fā)展,,新增學位3萬個,,支持“雙一流”計劃高校建設,并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學生公交票價優(yōu)惠政策,。文化旅游與傳媒方面安排123.8億元,,將加大實體書店扶持力度,實施惠民低票價演出補貼,。社保與就業(yè)方面安排194億元,,提高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金等各項社保待遇,新建150家養(yǎng)老服務驛站,,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衛(wèi)生健康方面安排170.7億元,落實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保險基金補助政策,,建立100個國家級臨床重點�,?漆t(yī)聯(lián)體服務點。城鄉(xiāng)社區(qū)方面安排245.8億元,,完成中心城區(qū)和通州區(qū)739條背街小巷環(huán)境整治提升任務,,建設提升1000個基本便民服務網點。
財政還將安排農林水方面202億元,,推進新一輪山區(qū)農民搬遷工程,,啟動2400戶、5300人的搬遷任務,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等綠化工程,,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加大對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的支持力度,使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4.5%,。交通運輸方面將安排307.3億元,,支持地面公交系統(tǒng)正常運營,打造2條公交示范走廊,;加快軌道交通路網建設,,開通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等線路,,完成85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
“用政府的‘緊日子’換民眾的‘好日子’�,!边@位負責人表示,,多年來財政堅持厲行節(jié)約,,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從嚴從緊編制“三公”經費預算,,“三公”經費持續(xù)壓減,確保將經費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相關領域,。
賬本透明度連續(xù)5年居全國榜首
“讓百姓把‘政府賬本’看得明明白白,。” 財政不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還要告知于民,。
70年來,本市財政透明度也在不斷提升,。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最初簡淺公開,僅簡要報道財政政策,、收入來源,、支出去向;到后來擴展公開,,全文公開經人大審議的預決算報告,;再到公開趨向法制化和擴大化,逐步將預決算報告和草案一并公開,;如今更是加速公開,,在公開的完整性、及時性,、細化程度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
上個月,本市200家非涉密部門全部“曬”出2018年部門決算,,把“真實賬本”告知公眾,。自2011年本市首次公開市級部門決算,,至今已是第9個年頭。從過程來看,,公開部門范圍不斷擴大,,從44家到非涉密部門全部公開;公開內容在不斷細化,,從“兩張表”豐富細化到11張報表,;公開形式也從最初的分散公開,到現在公開平臺統(tǒng)一,,方便公眾查詢,。據了解,2019年本市財政信息公開已連續(xù)5年蟬聯(lián)全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榜首,。
把錢花到刀刃上,,提高財政資金效益,本市還率先啟動績效評價試點,、率先推行事前績效評估模式,、率先實現國內成本預算績效改革破題,打造了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北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