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有一個特殊的指標體系——境外投資貿易額,,非常引人注目,。
2017年,青島國際貿易額達到1150億美元,,其中境外投資貿易營銷額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完成246億美元,,占比達到21%,,同比增長13%。
什么是境外投資貿易額,?即“走出去”的青島企業(yè)在海外就地采購,、就地生產,、就地銷售這一開放型經濟產生的國際貿易額,實際上這一創(chuàng)新指標體系設立本身,,就是青島改革開放深度和廣度的折射,。
故事要從海爾集團說起。
2015年,,海爾集團在對外貿易進出口海關數據上的表現一度有所褪色,,但是,來自海爾的數據卻不是這樣,。
“現在我們的產品基本是1/3出口,,1/3內銷,1/3由海外工廠完成本土化的生產和銷售,�,!焙 柤瘓F董事局主席、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表示,,海爾集團在海外設廠并進行生產銷售,,已成為海爾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重要形式,其境外投資銷售額也是海爾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以海關數據為基礎的外貿統(tǒng)計模式已不能真實反映企業(yè)國際貿易實績,。
與海爾一樣遇到這種困惑的,還有不少青島“走出去”的企業(yè),。海信,、青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三公司,、金王,、賽輪、新華錦集團,、即發(fā)針織等多種類型的跨國經營企業(yè)均反映相同的問題,,其國際化經營比重越來越大。
這一問題,,在有著最早一批“走出去”企業(yè)的沿海開放城市青島,,率先顯現。青島認識到,,伴隨著開放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yè)已經站上了世界的舞臺,參與著全球價值鏈的分工與合作,。這使得青島對外貿易的形式,、結構和規(guī)模等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勇立開放潮頭的青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這座城市開始深化推進改革開放,,積極探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試行現代國際貿易運行機制,。
2016年,,青島在商務部指導下率先啟動運行了“三位一體”現代國際貿易運行體系,全面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境外投資貿易融合發(fā)展。
當年,,青島境外投資貿易營銷額216.1億美元,,由此青島的國際貿易總額首次邁入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05億美元,,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有關專家表示,現代國際貿易指標體系是統(tǒng)計體系,、考核體系,,也是評價體系,是國際貿易的政策導向和“指揮棒”,。青島率先構建現代國貿指標體系的嘗試邁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傳統(tǒng)國際貿易向現代國際貿易轉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