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明確指出,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我們要敏銳地看到,,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時代,數據成為全球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成為大國競爭的前沿陣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大規(guī)模物理隔離,進一步加速了數字經濟發(fā)展,。因此,,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革命性變化,,經濟運行模式和宏觀治理模式也必將隨之改變,。“十四五”時期要順應數字時代新要求,,加快宏觀經濟治理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
每個時代的經濟發(fā)展都由最活躍要素主導
最活躍要素是特定發(fā)展方式中生產率提高最快、對經濟增長邊際貢獻最大的要素,,是社會資源配置圍繞的中心,、國家競爭力的要害。誰能把握和管理好最活躍要素,,誰就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
農業(yè)時代,最活躍要素是土地,。經濟發(fā)展主要體現在土地擴張和農業(yè)產出的增加,,農業(yè)經濟活動緊緊圍繞土地要素展開。宏觀經濟治理的核心是糧食增產和穩(wěn)定,。比如,,通過創(chuàng)新灌溉、育種、歷法等技術以增產,,利用常平倉等制度解決糧食青黃不接和豐歉調節(jié)等,。管好土地,就管住了農業(yè)社會的根基,。
工業(yè)時代,,最活躍要素是資本。經濟發(fā)展主要體現在資本積累和大規(guī)模標準化生產,,工業(yè)經濟活動緊緊圍繞資本要素展開,。宏觀經濟治理的核心是推動資本在跨部門跨時空的優(yōu)化配置,以及社會化大生產下的供求平衡,。比如,,用財稅和貨幣政策管理總需求,用產業(yè)政策引導資本投入,,用現代金融管理信用體系和支持技術創(chuàng)新等,。管好資本,就管住了工業(yè)社會的動力,。
數字時代,,最活躍要素是數據。經濟數字化不僅向上拓展新業(yè)態(tài),,也向下改造傳統產業(yè),,數據已成為貫穿整個經濟系統最活躍的要素,并加快重構經濟運行模式,。因此,,只有管好數據,才能贏得未來,。而當前宏觀經濟治理方式誕生于工業(yè)時代,,服務于工業(yè)經濟模式,必須做出適應性變革,。
數字時代經濟運行變革帶來的新挑戰(zhàn)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呈現出眾多不同于工業(yè)經濟運行的變革性特征,使傳統的宏觀經濟管理框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一是規(guī)模報酬遞增特性,。一般要素會折舊且規(guī)模報酬遞減,越用越少,,而數據要素不會折舊,,具有規(guī)模報酬遞增和邊際成本為零的特性,越用越多,,越用越好,。比如,,人工智能就是使用的人越多、數據越豐富,,智能化水平就越高,。以規(guī)模報酬遞減為前提的主流經濟框架,在數據時代將被顛覆,。
二是時空邊界限制被突破,。數據實時聯通、高速傳輸,,全時全域互聯互通,,時空邊界被打破。比如,,平臺經濟打破傳統企業(yè)邊界,,突破地理限制,實現24小時全球交易和線上線下聯動,。而傳統宏觀經濟治理主要基于物理邊界展開,,對數字空間和平行世界等跨域管理手段不足。
三是所有權在交易中的主導性減弱,。以往交易一般以所有權轉移為前提,,而數字時代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權在交易中的主導性減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連接。比如,,共享經濟正在快速發(fā)展,,共享汽車、共享住房等越來越普遍,。宏觀經濟治理中對產權的界定與保護,、對權益收益的確定,,都變得日益復雜,。
四是供給與需求深度融合互動。工業(yè)時代供給多為標準化,、規(guī)�,;a品,供給決定了消費的可及性,。數據時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被及時響應,,消費者深度參與生產過程,生產與消費趨于同步,,企業(yè)庫存大幅壓縮,。宏觀經濟治理在供給側與需求側邊界變得模糊,庫存周期管理作用下降,對供需政策協同要求大幅提高,。
五是宏觀與微觀的阻隔被打通,。傳統的經濟信息搜集方式,主要依靠統計體系層層匯總,,加總和平均的過程難免導致個性化,、結構化信息丟失,容易產生信息漏損,、時滯和信息偏誤,,導致合成謬誤和宏觀微觀背離的情況常常存在。數字時代,,數據從小樣本走向全樣本,,從事后走向實時,從低緯度走向多維度,,微觀的整體即構成宏觀,。因此,宏觀經濟治理必須突破宏觀與微觀邊界,,及時感知微觀變化,,加快構建基于微觀信息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六是個體和群體管理模式發(fā)生重大調整,。在傳統治理體系中,,對個體的管理,往往通過組織來實現,,比如企業(yè),、單位、社區(qū),、村等,。個體通過特定組織歸入某類群體,通過組織管理群體來實現對個體的管理,。
數據時代,,連接性的變革使每個個體都成為重要節(jié)點,個體可能成為無數個自組織或正式組織的一員,,通過組織進行管理的效能并不一定比直接管理個體更高,。對個體的直接管理變成可能而且更高效。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通過手機移動軌跡追蹤密切接觸者,通過各個企業(yè)智能電表監(jiān)測復工復產進度,,比通過傳統的基于組織的信息加總和間接管理更為有效,。
推動宏觀經濟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和改革重點
數字時代開啟,,恰逢我國邁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同一歷史時期。加快數字化轉型,,創(chuàng)新宏觀治理模式,,應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增強大國競爭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戰(zhàn)略重點之一,。
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的宏觀框架,。當代主流宏觀管理框架誕生于大蕭條后,并根據時代發(fā)展不斷揚棄演化,,主要適應的是開放條件下的工業(yè)化經濟,。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強調,,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并提出了對數字時代的適應性問題�,!笆奈濉逼陂g,,我國需要加快推動經濟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建立適應數字經濟大發(fā)展的宏觀管理新框架,,在新一輪國際競爭和治理重構中建立新優(yōu)勢,。
打造政府決策智能中心。重點是加快政府數字轉型和數據整合,,可考慮建立政府超級數據中心,。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實時感知微觀主體經濟行為的能力,推動政府信息收集和處理方式變革,,重建政府數據優(yōu)勢,;強化經濟監(jiān)測預測預警能力,提升對復雜網絡系統的管理能力,,建設經濟決策“超級數據大腦”,。
引領數字經濟制度變革。盡早明確我國法定數字貨幣地位,,并加大數字貨幣試點和推廣力度,,探索在國際結算領域應用,搶占新一輪貨幣競爭先機,。開展數字稅研究和試點,積極參與并推進國際數字稅談判進程,,在新一輪國際規(guī)則重構中發(fā)揮建設性引領作用,。明確數據開放的范圍和邊界,,建立開放指南和開放目錄,率先推動政府數據開放,。
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在這一過程中,要制定數據分類標準,,研究出臺數據產權制度,;在市場主體互動中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定價機制,構建數字交流和跨境流動的制度基礎,;有效監(jiān)管平臺對數據的壟斷,,促進數據要素有序合理流動;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快構建數據主權法律基礎和管理制度,。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編制和實施國家數字基礎設施規(guī)劃,,啟動實施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工程,。以5G網絡建設為牽引,建立統一規(guī)范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大力發(fā)展數字金融基礎設施,,積極支持金融業(yè)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工業(yè)互聯網建設和產業(yè)鏈協同發(fā)展,,建設包容開放的數字基礎設施生態(tài)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昌盛 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