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臺北松山機場,。攝影: 梁新
松山機場與臺北101大樓直線距離6公里,,就好像在北京的東三環(huán)有個機場
臺灣復興航空飛機起飛后墜入基隆河的事故,這場發(fā)生在臺北市區(qū)的空難,,再次引爆了松山機場的存廢問題,。
大臺北地區(qū)目前有兩座機場,分別是在桃園的桃園國際機場(TPE),,以及在臺北市區(qū)的松山機場(TSA),,因為代號造成的錯覺,,經(jīng)常有人拿著桃園機場的機票,,跑到松山機場乘坐飛機。
上世紀70年代末之前,,臺灣十大建設項目之一的桃園國際機場(當年被稱作中正國際機場)還沒有建成,,松山機場除了作為空軍的松山基地外,也是臺灣地區(qū)的主要國際機場,。很多到過臺北人,,會發(fā)現(xiàn)縱貫臺北的中山北路建得又寬又直,是條漂亮的林蔭大道,,就是因為外賓在松山機場下飛機后,,車隊在中山北路直行,就能一路往南開到“總統(tǒng)府”,。
松山機場是臺灣的第一座機場,,創(chuàng)建于日據(jù)時代的1936年,是軍民合用機場,。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隔天日本空軍即從松山機場起飛跨海轟炸上海,,時任中國空軍4大隊隊長的高志航受命迎敵,,擊落日機一架,,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至1941年,,松山機場除了日本本土航線外,,另有飛往東南亞甚至德國柏林的定期航班。
松山機場有悠久的歷史,,它的所在地原本屬于臺北市的郊區(qū),,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建,松山機場慢慢被樓房包圍了,。發(fā)展到現(xiàn)在,,松山機場已被包圍在臺北市中心,與臺北101大樓的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就好像在上海的江蘇路或者北京的東三環(huán)有個機場一樣,。你若看過這次復興航空空難的報導,一定會注意到有關機長在墜機前努力躲閃多棟大樓的英雄般描述,。
除此之外,,臺北市三面環(huán)山的盆地地形,直接限制了跑道的長度與凈空區(qū),,飛機起飛降落時必須要用大角度的爬升或下降,,以避開地面障礙物。所以,,松山機場的外圍環(huán)境是非常不利于飛機航行操作的,。
自從桃園國際機場落成后,松山機場就改為專飛島內(nèi)及金門,、馬祖,、澎湖等航線的機場,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有了廢除松山機場的聲音,,每隔幾年就要被拿出來討論一次。
2007年初臺灣高鐵通車,,西部航線萎縮停運后,,有關廢除松山機場的聲音達到最高點,那陣子也是松山機場營運最低迷的時期,。認為松山機場應該被廢除,,主要是因為松山機場在市中心,限制了臺北市的城市建設和發(fā)展,。臺北有一部分土地是限高區(qū),,老舊建筑也因此無法改建,此外,松山機場廢除后可以騰出200多公頃土地,,用來建大型公園,、新的CBD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更重要的一個理由是,,這個在市中心的機場對周邊不僅有安全隱患,,還有空氣污染。
松山機場能夠咸魚翻身,,要歸功于2008年底兩岸直航常態(tài)包機方案的啟動,。2010年6月,兩岸直航啟動,,上海虹橋機場與松山機場開通了直航對飛,,隨后天津、武漢,、廈門等城市加入直航,。2010年10月,睽違31年后,,松山機場往返東京羽田機場的航線也正式復飛,,2012年4月,松山機場與韓國首爾的金浦機場開通定期航班,。
不贊成廢除松山機場的意見認為,,松山機場已經(jīng)成為東北亞“金三角航線”(虹橋─松山─羽田,有時多一個金浦)的中樞,,有個在市區(qū)的“小而美”機場,,對于商務旅客相當?shù)姆奖悖兄谔嵘_北市的投資環(huán)境,。最常被拿來舉例是美國紐約的拉瓜迪亞機場,、日本東京的羽田機場、上海的虹橋機場和倫敦的城市機場,,它們都位于市區(qū),周邊地區(qū)人口密集,。事實上,,馬英九2008年上任后大力推動“兩岸三通”,并將松山機場列為主要機場,,并將松山機場的“復活”當做重要政績,,直接推翻了陳水扁的遷移計劃。
一般共識是,,松山機場肯定要廢除,,但要等桃園機場的地鐵和第三航站樓全部完工,有足夠的空間和條件容納載客量后,才能考慮存廢問題,。不過,,拜臺灣緩慢的行政效率所賜,桃園機場的地鐵建了十幾年還沒有建好,,第三航站樓據(jù)說要到2020年才能完工,,所以松山機場還能活好一陣子呢。
說到底,,松山機場的存廢之爭,,不僅僅是飛行安全、便利性或城市發(fā)展等表面上的問題,,更是深層次的政治問題,。
你在這漫長的爭論中,可以明顯看到意識型態(tài)的角力,。民進黨主張廢除松山機場,,而國民黨主張保留甚至擴建,這種角力甚至延伸到維基百科關于“松山機場”的條目上,,從編輯的痕跡上就可見兩方人馬的攻防,。
你也可以看見兩岸政策的攻防。當年馬英九直接放話,,反對松山機場直航就是反對開放,;而另一派認為,開放松山機場直航,,無異于引來“木馬屠城”,,因為它離“總統(tǒng)府”及“衡山指揮所”太近了。
你還可以看到兩岸航空公司間的利益分配,。松山機場的“復活”讓幾家臺灣中型航空公司也跟著“復活”,,比如七個月內(nèi)連出兩次空難事故的復興航空,本來只有島內(nèi)航班及少量海外航線,,瀕臨破產(chǎn),,后來因為大量經(jīng)營兩岸航線,營收直線上升,,他們當然不希望松山機場被廢除,。另外,因為航權交換,,大陸的航空公司飛松山機場的越來越多,,華航及長榮兩大航空公司出于政治考慮讓出了部分航線,將大部分航線遷到桃園機場,。
也有人說,,松山機場的存廢,,給人太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松山機場遷移,,那由此釋放出的土地,,將是臺北市區(qū)僅存的超大地塊,大小財團早就虎視眈眈,,要開發(fā),,怎么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是件難事,;若要公共利益最大化,,打造超大型公園,又等于擋了許多人的財路,。所以,,松山機場現(xiàn)階段是“存在即合理”,既不得罪市民,,也讓財團們抱有一線希望,,各自去想象未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