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央行上周“換帥”,,其超寬松貨幣政策走向受到關注,。為避免沖擊金融市場,日本近期在貨幣政策上持續(xù)釋放謹慎穩(wěn)定信號,,但隨著內外條件收緊,,日本同時也需要為調整超寬松貨幣政策鋪路,其中分寸并不好拿捏,。
4月7日,,日本政府決定任命經(jīng)濟學家植田和男接替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任期自4月9日開始,,為期5年。這是日本央行10年來首次“易主”,。此番人事變動,,正逢日本實施多年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飽受詬病。在輸入式通脹加劇,、國債市場流動性不足,、資產(chǎn)收益率偏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有關日本將“逐步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并開啟貨幣政策正�,;钡穆曇魰r有出現(xiàn),。去年12月,日本央行宣布部分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更被市場一度視為日本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先兆,。
植田和男關于日本貨幣政策的表態(tài),令業(yè)界視之為謹慎的“平衡派”,。在2月24日日本國會聽證會上,,植田和男稱,日本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有多種副作用,,但目前政策是實現(xiàn)價格目標的適當手段,。有分析指出,植田和男曾表示“需要在未來合適時機認真考慮大規(guī)模貨幣寬松政策的出路”,,同時又不認同“倉促進入緊縮貨幣政策”,,需要尋求兩者間平衡。為此,,履新后的植田預計將注重政策的可持續(xù)性以避免動蕩,,在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問題上將十分謹慎。
也有觀點認為,,日本央行政策受到多方因素影響,,平衡的策略“看上去很美”,但能否穩(wěn)當?shù)卦诙喾綁毫ο隆白咪摻z”,前景并不明朗,。
首先,,日本面臨的通脹形勢不樂觀。近期數(shù)據(jù)顯示,,2月日本除生鮮食品以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經(jīng)季節(jié)調整后為103.6,,同比上升3.1%,連續(xù)18個月同比上升,。據(jù)日媒報道,,日本政府能源補貼政策掩蓋了更強勁的潛在通脹趨勢,壓低了核心CPI,,如果沒有這些政策,,2月核心CPI漲幅或達4.3%。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4月3日表示,,主要產(chǎn)油國從5月起自愿減產(chǎn)。這一消息令國際油價預期看漲,,也將加大日本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其次,日本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成本在不斷增加,。隨著近期歐美銀行業(yè)危機造成市場震蕩,,加上日本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預期增加,資金涌入日本市場推升了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日本央行不得不持續(xù)加大市場操作買入國債來壓低收益率水平,,以確保國債收益率控制在設定的±0.5%目標范圍之內。截至2023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國債581.7206萬億日元,,持有日債的比例已經(jīng)超過52%,超過50%的安全范圍,。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扭曲了金融體系定價,,引發(fā)了擠出私人投資者、加劇市場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同時,,超寬松貨幣政策使日元過度貶值,這雖然對從事出口和海外業(yè)務的大公司有利,,但同時也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加大日本國內生活成本,對許多中小企業(yè)和家庭形成沖擊,。長期的低息政策還使日本債務激增,,時間拖得越久,,政策調整的困難越大。
有分析認為,,日本央行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的時間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國的貨幣政策,。隨著近期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收縮步調放緩,日本央行在下半年或將迎來政策調整的窗口期,。然而,,超寬松貨幣政策在日本實施已近10年,一旦拿捏不當,,不僅對日本國內的債市股市造成沖擊,,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也不可忽視。3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報告,,建議日本央行應避免倉促退出現(xiàn)有貨幣政策,并期望提供利率前瞻指引,、加強與市場溝通,。如何應付內外壓力,將是令日本央行新“掌門”頭疼的事情,。(本文來源:經(jīng)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