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把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寫在旗幟上,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并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引領革命向著勝利方向前進,。井岡山斗爭就是在這一理想信念引領下進行艱苦卓絕奮斗的光輝實踐,。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堅定道路自信
歷史常常在開啟時就昭示了未來方向,。再回首,更能看清楚其中的脈絡,。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領導發(fā)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失利,,向南轉移到農(nóng)村山區(qū),,經(jīng)過三灣改編,引兵井岡山,,部隊只剩700余人,。
“紅旗到底打得多久?”革命者在路上苦苦求索,。
井岡山茅坪八角樓,,青油燈靜靜地放在桌上。當年,,借著燈芯的微光,,毛澤東思索著中國革命的道路,揮筆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指明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
“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jīng)典之作,,從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井岡山精神的理論底蘊,。
“毛澤東同志立足于中國革命現(xiàn)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探索出‘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本畬酱髮W井岡山研究中心教授陳鋼說,。
路,只要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不變的追求,,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再次走到抉擇的十字路口,。距井岡山300多公里,,南昌市郊一條蜿蜒小道上,下放到江西勞動的鄧小平常在這里踱步思考:中國向何處去,?回顧井岡山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他留下催人奮進的話語:“井岡山精神是寶貴的,應當發(fā)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喚醒了中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農(nóng)村到城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fā)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痹趹c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對道路自信的科學內(nèi)涵進行了深刻揭示,。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百年奮斗鑄就歷史輝煌,,信心百倍推進復興偉業(yè),。賡續(xù)井岡山精神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正永續(xù)延伸。
傳承信仰力量
行進在井岡山上,,人們常會看到一群身著紅軍服,、頭戴紅軍帽的人,在蜿蜒山路上有序行軍,,在烈士墓前深情緬懷……在井岡山這一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永遠的精神家園,,每年吸引上千萬人次尋訪于此,接受革命的熏陶,、精神的洗禮,。
井岡山早已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征,、一種震撼、一種吸引,,更是一種信仰,。
“當年,奮戰(zhàn)在井岡山的是一批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人,。他們中有留德生,、留蘇生、留法生,,有北京大學,、青島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畢業(yè)生,,還有41位黃埔軍校生,。這些時代精英,原本可以選擇成為政治家,、法學家,、實業(yè)家……但他們認為,沒有國家的前途命運,,僅有個人的前途沒有意義,。因此,他們選擇了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绷沂苛陥@內(nèi),江西干部學院講解員易晗菲飽含深情地向來訪者講述井岡山的故事,。
在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兩年零四個月里,,共犧牲4萬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15744位,,其他都是無名烈士。支撐他們的是信仰,。
又是什么讓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還是信仰。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廊上,,一份90年前的入黨宣誓書引人注目:“犧牲個人,,言首泌蜜(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伏(服)從黨其(紀),永不叛黨,�,!�1931年,井岡山老區(qū)貧苦農(nóng)民賀頁朵在榨油坊昏暗的油燈下寫下誓詞,。雖有不少錯別字,,卻真實反映了一位農(nóng)民黨員的忠誠與信仰。
一份誓詞,,代代堅守,。賀頁朵的2個孫子先后參軍,其中一人在戰(zhàn)場上犧牲,。犧牲前,,他寫下家書:“現(xiàn)在我就要臨近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中我一定要英勇殺敵……生為祖國人民而戰(zhàn)斗,,死為祖國人民而獻身,。”
“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本畬礁锩┪镳^研究館員饒道良說,。
任憑歲月流轉,信仰卻如日月之恒,。
2021年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29位為黨和人民作出杰出貢獻的共產(chǎn)黨員被授予黨內(nèi)最高榮譽。
從矢志堅守初心的紅軍戰(zhàn)士郭瑞祥,,到不畏槍林彈雨6次橫渡長江,、運送3批解放軍戰(zhàn)士成功登岸的“渡江英雄”馬毛姐,再到共產(chǎn)黨人革命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人李宏塔……每一個閃亮的名字后面,,都有信仰的力量。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全黨同志都要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永遠信黨愛黨為黨,,在各自崗位上頑強拼搏,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實踐推向前進,�,!� “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站穩(wěn)人民立場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xiāng)�,!苯庹f員輕聲哼唱的歌曲,,既是對紅軍艱苦生活的真實反映,又是對其奮斗精神的生動寫照,。
當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持續(xù)軍事進攻和殘酷經(jīng)濟封鎖,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率先垂范,,帶頭“節(jié)約每一個銅板鬧革命”;紅軍“從軍長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為解決食鹽缺乏的困難,,廣大軍民把房屋老墻上的土取下來熬硝鹽……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第三展廳的一幅“井岡名言錄”展板前,印著朱德同志當年在井岡山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看上去樸素簡單的幾個字,,卻鐫刻進人民心中,。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從井岡山時期“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到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發(fā)表“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生動詮釋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人民立場和人民情懷,。
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歷經(jīng)近一個世紀的風吹雨打,,這份初心從未改變,。
2016年農(nóng)歷小年,習近平總書記迎風踏雪來到茅坪鄉(xiāng)神山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共商脫貧攻堅之策,給大家拜年,�,!拔覀凕h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xù)大力支持老區(qū)發(fā)展,,讓鄉(xiāng)親們?nèi)兆釉竭^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深刻在鄉(xiāng)親們的心里,。
2017年2月26日,,井岡山宣告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成為我國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具有深遠意義的節(jié)點,。
如今,,這座昔日井岡山最偏遠的貧困村,變身為網(wǎng)紅打卡鄉(xiāng)村旅游點,。全村開起了16家農(nóng)家樂,,80%的村民參與鄉(xiāng)村旅游,人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超過2萬元,,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由幾乎為零增至50多萬元,。
“人民就是江山,共產(chǎn)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的話語,,飽含著人民領袖對人民的真摯情懷,,映照出百年大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 賴永峰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