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盆景栽種正當時,。在位于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虹星村的超藝花木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鄭國明正手把手地指導農戶為杜鵑、冬青等花木修剪整枝,。修剪完成后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裝進木盒固定后,,一箱箱被工人搬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車上。
每年有30萬盆以上的盆景從這個占地面積僅360畝的合作社里運往國內外,。虹星村的盆景主要出口到荷蘭,、意大利等國家,與國內的各大花卉市場也有合作,,在北京,、天津、漳州,、廣州等地都開了門店,。“如今我們還做起了電商生意,�,!编崌鞲嬖V記者,。
鄭國明今年50多歲,是土生土長的虹星村人,。在這個距離寧波城區(qū)約一小時車程的小山村,,由于人均耕地有限,基本上村里家家戶戶都以種植苗木為生,。然而,,交通不便使虹星村的苗木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窮則思變,。改革開放后,,虹星村村民去上海等地送苗木時驚奇地發(fā)現,相比自家賣不上價的普通苗木,,拗出了造型的盆景不僅價格高,,而且更受歡迎�,!岸际敲缒�,,換了個花樣就能賣出好價格,這個生意我們?yōu)樯恫荒茏�,?”信息傳回村里后,,大家開始躍躍欲試,嘗試種植附加值高的盆景,。
鄭國明趕上了虹星村苗木種植轉型的好時候,。1983年,他來到虹星園藝中心當工人,。澆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對于從小耳濡目染苗木種植的鄭國明而言不算難,,但是盆景技術卻蘊含著大學問。在師傅的指導下,,真心喜歡園藝的鄭國明從小苗開始管理,,學習修剪、攀枝,、綁扎,、定型、上盆等,,逐漸熟練掌握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打下了扎實的園藝基礎�,!爱敃r,,我們主要學習了蘇派,、海派、粵派等盆景流派,,借鑒他們的優(yōu)勢,,形成了虹星派,很快被市場認可,�,!编崌髡f。
幾年后,,鄭國明開始在自家的5畝承包地上種植苗木,,做起了自產自銷的盆景生意。憑著一股執(zhí)著勁,,鄭國明拉著產品一個個地尋找對接花卉市場,,摸索銷售的路子,積累客源,,學習盆景出口的流程,,同時根據市場風向不斷改進產品,他的微型盆景,、水石盆景立體感強,豐茂精美,,無病蟲害,,深受各地客商青睞。
漸漸地,,鄭國明發(fā)現單憑自己的園藝基地已無法滿足需求,。“用行話來說,,獨木不成林,。”2007年12月,,他牽頭創(chuàng)建了超藝花木專業(yè)合作社,,吸收同行和周邊農戶,合作社從7名社員慢慢發(fā)展到52人,。
如今,,鄭國明已是全國林草鄉(xiāng)土專家、中國林業(yè)鄉(xiāng)土專家,。除了在基地指導種植,,更多的時候鄭國明都是坐在辦公室里的電腦前。攝像頭傳回現代化盆景大棚的實時狀態(tài),,先進的溫感系統(tǒng)監(jiān)測著溫濕度,。鄭國明只需點擊鼠標,,就可以實現自動灌溉,遮陽篷也可以由電腦一鍵控制,。
“小小的盆景為我們農民致富起了很大的作用,,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编崌鞲锌卣f,。目前,在這個被譽為“中國微型盆景第一村”的虹星村里,,九成村民從事盆景相關的工作,,全村現有60多個盆景種植基地,面積小的有100多畝,,大的有800多畝,,虹星村及周邊盆景種植面積超過了1萬畝,每畝產值超過了3萬元,。
虹星村盆景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吸引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xiāng),他們帶來了許多新理念新思路,,為虹星村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郁進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