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南方女孩到沈陽一下火車就感到了溫暖:網約車司機主動打電話給她,,讓她能出站立刻乘車,,還熱情地介紹沈陽好吃的和好玩的。受感動的她又把在沈陽的溫暖細節(jié)發(fā)到短視頻平臺上,,點贊量超10萬,。
一個人,一件善舉或惡行,,可能會給一座城市添彩或者減分,。那么,百萬人,、千萬小善相加呢,?日積跬步,必有大成,。遼寧省力推“人人都是營商環(huán)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活動,正是要匯聚全員參與建設營商環(huán)境所迸發(fā)的聚沙成塔的力量,。
環(huán)境,,首先是文化。其中包括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開放包容的利他意識,,陽光向上的積極氛圍。透過日常隨處可見的文明善舉,,人們能夠感受到這里的社會包容性,、生活舒適度、精神歸屬感;通過與當地人的辦事交往,,人們能夠體察到這里的規(guī)則意識,、善治水平。
“人人都是營商環(huán)境”雖說落腳點在市民整體的主人翁意識上,,但先鋒隊是承擔各項政務服務職能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干部,。客觀地說,,不少擁有執(zhí)法權的管理者遇到問題不是把自己擺進去,,而是心里想著“企業(yè)好不好與我有一毛錢關系”,讓自己置身事外,。
觀念要轉,,“官念”先要轉。以“商本位”取代“官本位”是要津,。安商,、富商,與人方便于己有利,,給納稅人當靠前服務的“店小二”,一點兒不丟人,。反之,,如果人人為一己私利去破壞而不是建設營商環(huán)境,,哪會有健康的經濟生態(tài)及良性循環(huán)?有些投資者可能遭逢一次小傷害就離開了,,再不會來了�,!吧瘫疚弧币庾R說到底是服務意識、共贏思維,,讓投資,、發(fā)展有安全感,,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任何一個隱性障礙和“潛規(guī)則”,,都可能讓企業(yè)舉步維艱,;任何一道人為設置的“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都會讓群眾心生芥蒂……
怎樣培養(yǎng)融入精神?德治化人,,法治正人。精神激勵和制度約束并重,,干好干壞不一樣,。給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撐腰鼓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要問責追責。把評價權交給企業(yè)和群眾,,把績效考核同“好差評”緊緊掛鉤,遼寧政務服務將“好差評”覆蓋省,、市,、縣,、鄉(xiāng)四級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全覆蓋,,并建立了差評投訴整改落實閉環(huán)管理機制。此可謂“人人都是營商環(huán)境”的一道措施保障,。(經濟日報 孫潛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