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什么樣?”“小康啊,,就是現在這樣,,有的吃有的住,,沒的愁,!”在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連樟村,,71歲的陸國榮老人坐在村口的小賣部里,,與記者聊起了小康,。
陸國榮的幾個孩子都已成家,,有在城里工作的,,也有在村里發(fā)展的,,日子都過得挺紅火。老人說,,“活了70多年,,就數這幾年最舒心”。
兩年前,,連樟村還是貧困村,,有幾十戶貧困戶沒有脫貧。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翻山越嶺來到這個南嶺深處的山村考察時說,,“我一直惦記著貧困地區(qū)的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連樟村幾年前就開展了軟弱渙散黨支部整頓提高工作,,2017年4月換屆選舉后,退伍軍人,、黨員陸飛紅擔任黨總支書記,。村里還加強班子建設,并通過積極發(fā)展新黨員,、加強理論學習等方式,,切實提高黨員素質。如今,全村70名黨員,,個個都是致富帶頭人,。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有些群眾不愿拆除破舊的豬欄牛舍,,黨員干部帶頭捐資并拆除危舊房屋,,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黨總支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也得到顯著增強,。
這兩年,,連樟村一年一個樣,。村里始終把發(fā)展產業(yè)放在第一位,在扶持貧困戶“短平快”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項目的同時,還注重發(fā)展適銷對路,、產業(yè)鏈條長,、收益穩(wěn)定的長效產業(yè)。果菜茶省級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大棚蔬菜基地,、扶貧車間在連樟村快速崛起。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當地在認真分析貧困戶特點后,堅持因戶施策,、多措并舉促脫貧,。2019年,全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人均收入2.25萬元,,同比增長42.3%,。連樟村也在當年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如今的連樟村已經成為大山深處的美麗鄉(xiāng)村,。記者剛進村口,,就看到了“連樟客廳”的牌匾�,!斑B樟客廳”里展示著村莊的發(fā)展史,,透過一張張照片、一組組數字,,能更好地理解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變化,。
40多歲的陸秀媚在村農產品市場里招呼著來往客人。每位客人來到攤位,,她都會端上一杯茶,。這杯用村里獨有茶葉沖泡的茶水透著甜甜的味道。陸秀媚說,,“小康生活就像這茶水,,甜甜的”。
這位農村婦女曾因貧困離開村莊,,如今又回到了村里,。有了這個“來回”,她更加體會到實現小康的不易,。1995年,,剛結婚的她與丈夫去英德打工。幾年之后,他們在那里租房子經營童裝生意,,并在2003年買了房子,。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力度加大,,村莊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看著家鄉(xiāng)一天天在變化,,2018年,,陸秀媚又回到了村里經營土特產,“現在的收入快趕上在城里了”,。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她說,,實現全面小康大家都得出力,,“為脫貧奔小康付出了汗水,才能品嘗出生活的甜味”,。這位淳樸的農家婦女邊說邊給記者續(xù)茶,,我們也聞到了那茶水飄著的甜甜味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躍然 魏永剛 龐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