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隆重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式,、發(fā)表主旨演講,,并出席有關活動。此次大會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是中國舉辦的又一場重要外交活動,,是中國為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fā)展搭建的又一重要平臺,。
2018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闡述文明交流互鑒思想,呼吁“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指出了一條人類文明和諧共生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張騫策馬西去,,鄭和揚帆南下,馬可波羅東來……我們的祖先在這大陸大洋上,,挽起人類友好交往的紐帶,,寫下文明交流的篇章。時代前行,,人類社會越來越像一個“天涯若比鄰的地球村”,,更需要用對話去增進互信彌合分歧,去求同存異尋找共鳴,,去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文明交流互鑒架橋鋪路實現(xiàn)民心相通。漢唐時期,,對域外文化的吸收消化,,促進了漢唐燦爛文明的出現(xiàn);唐宋時期中華文化的遠播,,也影響了東南亞諸國的發(fā)展進程,。如今,“中國—東盟人才發(fā)展計劃”“中國—印度文化交流計劃”“文化睦鄰工程”等多項長期規(guī)劃為亞洲文化交流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瀾滄江—湄公河文化論壇,、亞洲藝術節(jié)等系列定期舉行的文化活動細化了文化交流互鑒的渠道。生動具體,、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成為民心相通的橋梁。亞洲各國人民往來密切,,僅每年相互旅游人數就達到數億人次,。夯實文化自信根基、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和而不同的亞洲文明更加繁榮,,在新的歷史時期仍然熠熠生輝,煥發(fā)出迷人的魅力,。
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亞洲有輝煌的過去,,但我們的文明不僅僅是在博物館里供人們欣賞瞻仰,。亞洲更有發(fā)展的機遇、燦爛的未來,。亞洲經濟總體發(fā)展迅速,,東亞經濟實現(xiàn)了騰飛,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東亞奇跡”,,并成為世界最具經濟發(fā)展活力的地區(qū)之一,。中國把握亞洲發(fā)展脈搏,找準地區(qū)國家的利益契合點,,適時提出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要倡議。秉持“和合”理念,,和平發(fā)展,,正是中方堅持的道路。中國以“天下大同”“協(xié)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所有國家和民族的交往,、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共創(chuàng)和平發(fā)展的環(huán)境,。
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位于法國巴黎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zhàn)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wèi)和平之屏障�,!绷暯街飨鴱娬{:“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敝袊幕刑N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中華文化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建立健康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以民為本,、仁者愛人”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既和平穩(wěn)定又豐富多彩的根本保證,。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隨著“一帶一路”不斷向縱深推進,,形成了亞洲文明交流互鑒擎云舉日,、波瀾壯闊的萬千氣象,中國也用行動體現(xiàn)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實質,。
中國既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倡導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在傾聽而非辯論,,不求勝敗輸贏,是要“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期待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寫出“美美與共”新篇章,,為推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進一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亞洲力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