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說到春節(jié),你會想到什么關鍵詞,?是回家,、團聚,還是春晚,、年夜飯,?除了這些,春節(jié)還有一個特別的關鍵詞:春運,。
今天是1月21日,,也是2019年春運正式開始的第一天,。
每年的春運對中國的交通運輸能力都是一項挑戰(zhàn)。而對每一個經歷春運與家人團聚的中國人來說,,“春運”兩個字又是熟悉而溫暖的,。
春運是春節(jié)的關鍵詞,那么春運有哪些關鍵詞,?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讓我們翻開《參考消息》的舊報紙,一探究竟:
關鍵詞一:春運的39歲生日
春運幾乎和改革開放“同歲”,。

春運是何時開始的呢,?香港《明報》2018年2月4日的社評說:“1978年初,回家的人潮已把廣州火車站擠得水泄不通,。兩年后,,‘春運’這個詞才首次被官方使用�,!钡拇_,,據(jù)悉,“春運”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上,。依照這個標準,,今天是春運的39歲生日。
這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春運的旅客從以前的“回家路漫漫”,,到如今的“舒適回家”,這樣的變化折射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
據(jù)港媒報道,,近40年來,春運大軍從不到1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近30億人次,,已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年度大戲”,也成為觀察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
關鍵詞二:科技改變春運
春運啟用“人臉識別”技術保障安全,。
根據(jù)國家發(fā)改委的初步預測,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發(fā)送量將會達到29.9億人次,,如此龐大的運輸量,,誰來保障旅客的安全呢?答曰:高科技,。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網站2018年2月12日報道,,“刷臉”進站、人像識別警務眼鏡,、虛擬實境(VR)全景導航,、智能機器人引路,,這些集中在春運亮相的高科技,讓歷來以大量人口流動而聞名的中國春運頗顯科技范兒,。
除了安全問題,,科技還改變了擁擠的情況。在人流聚集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的火車站,自助刷臉進站機的上崗改變了往年排長龍安檢的情況,。
科技還改變了人們購票的途徑,,最初的線下排隊購票已經不復存在,人們如今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上購買到火車票和飛機票,,只是這個票,,似乎仍不太好買……
關鍵詞三:“搶票大戰(zhàn)”
在英國人眼里,搶票最難的步驟是輸入驗證碼……
一提到春運搶票,,相信很多人深有感觸:每一次搶票都像是一場惡戰(zhàn),!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想要過年回家和親人團聚,,人們只能時刻盯著手機,、抱緊各種搶票軟件的“大腿”。這樣“僧多粥少”的現(xiàn)狀也滋生了黃牛和違規(guī)APP等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
英國廣播公司2016年就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中國鐵路訂票軟件圖片驗證難倒春運旅客》,,文章稱有的驗證題目要求用戶在八張動漫人物照片中選出“矮子”,還有的一道題目要求用戶辨認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照片……網友說驗證碼還不能輸錯,,需要三次以上才能輸入正確者占65%,,“比75%的高考錄取率還低”……
關鍵詞四:回家之外的新選擇
回家已經不再是中國人春節(jié)唯一的選擇了。
有這樣一句歌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確,,春節(jié)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回到家鄉(xiāng)和親人團聚的重要時刻,。
但是,據(jù)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6年1月25日報道,,按照傳統(tǒng)習俗,,春節(jié)意味著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除夕后的幾天則走親訪友,。然而,,人們已變得不那么嚴格遵守這些習俗。當年就有600萬的中國人選擇在春節(jié)出國旅行。
當年,,有一位北京的女士表達了自己在春節(jié)從回家到旅游這一變化的原因:“對我們來說,,新春佳節(jié)主要是休個假�,!碑斈甑乃汗�(jié)期間告別父母,,到日本沖繩度假。
齊女士說:“我的直系親屬只有3個人了,,我們與其他親戚的關系不太密切,,所以不需要與他們團聚�,!�
不回家而選擇旅游,,這種過年遷徙的方式正書寫中國人節(jié)日的新形式。
不知道各位讀者2019年的春節(jié)是選擇回家還是旅行呢,?
關鍵詞五:高鐵
對于今年乘坐高鐵的旅客,,有這樣一個好消息——
高鐵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在春運期間選擇出行的重要方式。它價格合理,、乘坐舒適,、花的時間也少。
而在2019年選擇春運期間乘坐高鐵的旅客朋友,,有這樣一個好消息——
據(jù)香港《南華早報》2019年1月9日報道,,中國集中整治擾亂鐵路系統(tǒng)秩序問題,數(shù)百名“霸座者”被懲處,。鐵路警方提醒旅客春運期間要文明乘車,,并說“霸座”、無票乘車和阻擋車門都是違法行為,。
又到一年春運時,,人們結束一年的工作,帶著對家人的思念,,背起行囊,,踏上旅程,雖然疲憊雖然熙攘,,但都抵不過快樂,,因為春運不僅是一場旅行,更是一份對幸福的企盼,。(文/孫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