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倩娟代表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積極履職,。這是她在接受記者采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 帆攝
梁倩娟:從打工妹到創(chuàng)業(yè)者
這些天,,在甘肅隴南徽縣石灘村,,梁倩娟代表成為村民熱議的焦點人物,。梁家的這位大女兒,,今年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代表農民工群體建言獻策,,履行代表的職責。這讓梁家成為村民欽佩和羨慕的對象,。
細讀梁倩娟代表的成長經歷,,充分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句話“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1986年7月份,,梁倩娟代表降生在徽縣水陽鄉(xiāng)石灘村一個貧寒的農家,,十幾畝莊稼地的收入勉強能維持三代人的基本生活。中考前夕因為家庭負擔加重,,她只得放棄考試,,回到家中。
如果沒有之后敢闖敢拼的奮斗精神,,生活也許就這樣過下去了,,但梁倩娟代表的奮斗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2006年的春天,,剛滿20歲的梁倩娟代表,,不再滿足村里平淡的日子,要當村里第一個外出打工的女孩,,這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向夢想的大門,。
進城打工的梁倩娟代表,在陜西西安市一個大型包裝工廠的流水線上作業(yè),一起來的老鄉(xiāng)受不了勞累的工作,,陸續(xù)都離開了,,梁倩娟代表堅持了下來。第一個月,,梁倩娟代表掙到了人生第一筆“巨款”——2200元工資,,她直奔銀行給家中匯去了2000元。
一年后,,梁倩娟代表又和幾位工友一起南下,,在廣東惠州施耐德電器集團打工。梁倩娟代表的打工生活是快樂的,,但她并沒有停止奮斗的腳步,。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下,她同時報名參加了法律專業(yè)的成人大專自學考試,。期間,,還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參加電腦速成班的學習。命運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一年后,,好學上進的梁倩娟代表被安排到了辦公室文秘的崗位上,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奮斗的人生時時充盈著幸福的訊息,。家里存的錢夠蓋新房了,準備來年申請宅基地,。這個消息,,是梁倩娟代表奮斗多年一直期盼的,家里也要有自己的新房了,。不過奶奶的去世成為梁倩娟代表命運的又一個轉折點,,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一直背井離鄉(xiāng)打拼的人生。
2012年底,,梁倩娟代表決定回鄉(xiāng)開網店,。帶著這個夢想,結束了6年打工生涯回到了家鄉(xiāng),。她先成為網店客服,,邊學習邊鉆研;又參加了徽縣婦聯舉辦的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一步步變?yōu)楝F實,。
2013年,承載著全家人夢想和期望的“隴上莊園”淘寶網店誕生了,。創(chuàng)業(yè)的路更加辛苦和勞累,,但這是全家人一起在奮斗,,是造福父老鄉(xiāng)親的事業(yè),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事業(yè),。她說:“當我把鄉(xiāng)親們的土特產通過互聯網賣出去的時候,,當我看到有很多訂單的時候,當我有了足夠的錢可以給家人更好生活的時候,,我感覺到很幸福!”
今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梁倩娟,,又將開啟人生中新的旅程。奮斗的人生一路高歌猛進,,她說,,“幸福的生活從來不是靠等待,而是靠我們去奮斗,,去爭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 帆)

大同鎮(zhèn)高橋村的小朋友在文化禮堂參觀畬族彩帶編織。2017年起,,浙江省建德市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進行“一村一品”提升改造,,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三紅辣椒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
奮斗中追逐夢想
“譚妹子”是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紅辣椒專業(yè)合作社的注冊商標,。這個合作社的理事長是全國人大代表譚建蘭�,!皩ξ襾碇v,,奮斗著的人生才美好,才是最大幸福,�,!弊T建蘭代表身上的那股子闖勁和韌勁跟她的家鄉(xiāng)有關,石柱縣是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的誕生地,。這里有濃郁的土家風情和秦良玉古戰(zhàn)場遺址等豐富的歷史文化,。
譚建蘭代表說,現在大家條件好了,,追求更高尚,、更豐富的生活,讓鄉(xiāng)村熱鬧起來,,不再有孤單冷清,。
“在家勤勞也致富,父有靠望兒有顧,,親人鄰里有招呼,,平平安安幸福路,。”譚建蘭代表念了幾句她8年前寫的“打油詩”,,描繪的是外出打工回來的鄉(xiāng)親們對他們的父母妻兒的思念,。鄉(xiāng)親們?yōu)槭裁闯鋈ゴ蚬ぃ褪且驗榇謇镔嵅坏藉X,、不富裕,。說起以前在廣東打工的3年,譚建蘭代表說,,這3年嘗遍離別滋味,,對家對父母孩子的那種“放不下”至今還很難忘。
從外出打工到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譚建蘭代表在奮斗中追逐夢想,。從事辣椒產業(yè)已經15年,她經歷過漲價瘋搶,,經歷過價賤傷農,,也干過賣掉自家房子給農民付清辣椒款的事。如今,,石柱紅辣椒已成為了高品質辣椒的象征,,成為重慶火鍋產業(yè)、湖北鴨脖子加工產業(yè)的重要原料,,銷售到全國各地,。
“火紅的烈日,炙烤著大地,,我的夢想在烈日下鍛打,。親一親田禾,戰(zhàn)天啊斗地,,我勇如那英雄的后羿,。”3月15日早上,,譚建蘭代表寫下了一首新的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zhèn)文化站站長馬慧娟:
汗水澆出新生活
“如果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沒有黨的好政策,,我的生活肯定沒有現在這么好,也寫不出鄉(xiāng)土作品,,更不會成為鄉(xiāng)土文學作家和鎮(zhèn)文化站站長,。美好生活是干出來的,先苦后甜,!”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qū)紅寺堡鎮(zhèn)文化站站長,、知名農民作家馬慧娟感慨地對記者說。
馬慧娟代表出生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山區(qū)一個農民家庭,�,!袄霞铱刻斐燥垼跍蠝厢贯股先鱿乱话逊N子,,收成的好壞要看雨水多寡,,日子過得很苦�,!瘪R慧娟代表介紹,,2000年她家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搬遷到吳忠市紅寺堡區(qū)。吃上黃河水,,種上水澆地,,十幾萬移民由此踏上了脫貧致富路,。
“與山區(qū)旱地粗放的耕作方式不同,,川區(qū)水澆地要精耕細作,花費的氣力和時間更多,。不過,,和老家沒有希望的苦不一樣,這種吃苦是有奔頭的,�,!瘪R慧娟代表介紹,由于吃苦能干,,沒有幾年家里就順利脫貧,。奮斗的成就,生活的改善,,讓只有初中文化的她產生了記錄美好生活的沖動,,于是她因陋就簡,開始用手機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并逐步成長為一名新生代鄉(xiāng)土作家,。
奮斗的人生最幸福�,!拔幕仁敲褡寤�,,也是生產力,鄉(xiāng)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這次兩會我的議案是大力保護傳統(tǒng)文化,,加快培養(yǎng)農村文化人才,通過文化振興把根留住,,把人留住,,從而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順利實施,。”馬慧娟代表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拓兆兵)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數控車工趙晶憑借精湛的技藝,,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這是她在設定數控機床的程序,。 新華社記者 彭 源攝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鎮(zhèn)原縣臨涇鎮(zhèn)席溝圈村黨支部書記馬銀萍:
引領鄉(xiāng)親們早脫貧
“能夠讓貧苦戶早日脫貧奔小康,,這就是我對美好生活的最大期待,。”實現這個目標,,是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鎮(zhèn)原縣臨涇鎮(zhèn)席溝圈村黨支部書記馬銀萍奮斗的動力。
自從201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馬銀萍代表全身心投入村里的脫貧攻堅上,。盡管人在北京參加兩會,馬銀萍代表仍牽掛著村里的事情,。她房間的桌子上,,放著厚厚一沓貧困戶的“一戶一策”表。
去年12月以來,,鎮(zhèn)原縣圍繞“有限的目標,、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金,、解決有限的問題”,,為每個貧困戶量身定做精準脫貧方案,推動扶貧舉措精準到村,、到戶,、到人�,!案鶕毨舻陌l(fā)展意愿和需求,,我們依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因戶謀劃增收產業(yè),,彌補弱項短板,。”馬銀萍代表說,,確保每一個貧困戶有特色產業(yè),、有增收門路,能穩(wěn)定脫貧,。
馬銀萍代表介紹,,全村83戶貧困戶中,,缺技術25戶,缺資金14戶,,因病因殘24戶,,缺勞力11戶,因學致貧7戶,,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的有2戶,,“摸準原因,找對路子,,剩下的就是靠大家一起苦干實干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大精準脫貧力度”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內容,讓馬銀萍代表備感振奮,,“有黨和國家這么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我有信心帶領鄉(xiāng)親們一起奮斗,爭取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發(fā)明)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渤海靺鞨繡傳承人孫艷玲:
一針一線繡制錦繡山河
渤海靺鞨繡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古渤海國棘靺鞨民間刺繡藝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渤海靺鞨繡傳承人孫艷玲,,從小姥姥將靺鞨繡手藝傳給媽媽和她,。
孫艷玲代表心靈手巧,飛針走線,,手疾眼快,。她耐性子、坐凳子,、板身子,,沉浸在她那色彩斑斕錦繡美好時光中。當她帶著幾千名婦女從事靺鞨繡實現脫貧致富時,,孫艷玲代表感到這就是她快樂的美好生活,。
孫艷玲代表告訴記者,作為少數民族的代表,,要在做好傳承靺鞨繡“匠人”過程中,,帶領東北婦女姐妹,用一針一線繡制祖國錦繡山河,,繪就中國人美好生活愿景,。
孫艷玲代表為傳承靺鞨繡,帶動牡丹江地區(qū)2000多名留守婦女和女工從事靺鞨繡手工藝品制作,,而她出資收購達10萬件之多,,整整裝滿4間房屋,。
孫艷玲代表對美好生活的最大期待,是有朝一日靺鞨繡能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帶著她的繡品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靺鞨繡文化基因的夢想。孫艷玲代表記住了姥姥的話,,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東西不能丟,。她最大心愿是建一座帶院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靺鞨繡博物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倪偉齡)

2018年初,,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西安首家扶貧超市開始營業(yè),。圖為店員王艷紅在超市內整理貨品,她是周至縣南寨子村的貧困戶,。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梁山華宇集團董事長胡桂花:
成就無怨無悔的光彩人生
“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夢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艱苦的勞動里,,它在晶瑩的汗水里……這是我年輕時喜歡哼唱的一首歌曲,。一路走來,我越發(fā)堅信:只要肯奮斗,,終會成就光彩人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梁山華宇集團董事長,、梁山縣梁山街道土囤村黨支部書記胡桂花回憶起多年來的奮斗,感慨地對記者說,。
1994年7月,,胡桂花代表所在的梁山縣國棉廠需要減員增效、下崗分流,,作為共產黨員,、班組長,她主動頂替一名生活困難的女職工下崗,,把自己逼上再就業(yè)之路,。創(chuàng)業(yè)是極其艱難的,為了省錢,,她曾睡在火車站候車室,,一日三餐常常就是一個燒餅。她曾用地排車拉著兩噸多重的鋼材,一晚上往返二三十公里給客戶送貨,。在滴水成冰的大雪天里,,她曾經連人帶車翻進山溝里摔昏過去。1998年,,她進軍汽車改裝市場,,成為梁山縣的三大專用汽車生產企業(yè)之一。梁山自古出好漢,,她被當地群眾稱作工商界的“梁山女杰”,。
胡桂花代表說:“我將繼續(xù)奮斗在民營經濟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忠實履行代表的職責,,熱心為民代言謀事,,為黨委政府決策獻計獻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過上美好生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普安縣江西坡鎮(zhèn)茶場社區(qū)農民韋波:
用感恩的心帶著大伙奔小康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普安縣江西坡鎮(zhèn)茶場社區(qū)農民韋波干過茶青收購、車輛租賃,,辦過駕校,,到過浙江打工。通過努力,,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他看到村里的人仍很貧困,,心里不是滋味,。2013年,,他開始創(chuàng)業(yè),,在鎮(zhèn)上開辦了布依族服飾加工坊。如今,,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還遠銷美國、德國等地,。
2016年,,作坊逐步擴大成布依族民族服飾加工廠,他聘用多名當地布依族婦女當繡娘,,其中潘小占,、岑正英是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戶。2014年,潘小占的丈夫不幸去世,,她一個人帶著4個孩子,,生活十分艱辛。他把加工廠搬到村里后,,就請她來廠里上班,。去年,他又幫助她申請國家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把房子翻修了�,,F在,潘小占一家人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子,,生活一下子好了起來,。
岑正英的丈夫是殘疾人,家里還有兩個孩子,,平時就靠她一個人到外打工勉強維持生活,。2015年春節(jié)后,韋波代表就把她留下在自己廠里做工,,既能照顧老人又能管好孩子,。韋波代表對記者說:“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了家鄉(xiāng)群眾一起過上美好生活,,我感到十分自豪�,!保ń洕請�-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新偉)
更多報道詳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