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4日電 1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外媒對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抱以高度關注,,認為這體現(xiàn)了中國的改革思路“升級”,轉向構建更加簡明高效的“功能管理”機制,,更好地契合政府職能的轉變。

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務委員王勇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推進全面改革,,“合并同類項”優(yōu)化效率】
此次改革方案對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其他機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減少了8個正部級機構和7個副部級機構。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美聯(lián)社等在內的多家外媒,都注意到了此次改革的“全面”,、“深刻”和“規(guī)模巨大”等特點,。
路透社稱,此次機構改革大幅“合并同類項”,,并率先從監(jiān)管部門瘦身,。在宏觀調控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劃分方面,完善和加強政府經濟調節(jié),,突顯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政府職能方面的深刻變革,。
美國《紐約時報》稱,這些舉措將合并一些長期重疊,,有時甚至相互沖突,,阻礙有效政策的官僚機構。外媒注意到,,銀監(jiān)會和保監(jiān)會將合并成立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將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等等。
美國《外交官》雜志網站和日經中文網都認為,,通過對機構設置的整合,,中國政府意在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提出,中國擬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改革思路升級,,構建“功能管理”機制】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稱,,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從“行業(yè)管理”轉向“功能管理”,,整合部門職能,,打破現(xiàn)存條塊分割和部門利益。這顯示出,,中國的改革思路已然“升級”,。該報稱,這有利于增強在中國崛起過程中,,政府應對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huán)保等方面新挑戰(zhàn)的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此次改革“可能是20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機構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的權力架構,。該報援引芝加哥大學中國政策專家楊大利分析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合理化,,試圖整合各部委的職能”,。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認為,改革的關鍵是消除官僚惰性,,這種惰性阻礙了經濟向更加可持續(xù)增長的轉變,。《印度快報》稱,,改革方案中的26個國務院組成部門,,通過改革吸收或者取消了現(xiàn)有的部分管理機構,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執(zhí)行力,。

3月13日,,一名男子從農業(yè)部門前走過。當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提出,,組建農業(yè)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yè)部。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管控金融風險,,關注民生熱點問題】
外媒認為,,此次改革所進行的機構調整,,反映了中國最為關注的優(yōu)先事項。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注意到,,這次改革中被整并的單位多涉及財經,、民生、旅游,、文化,,還有生態(tài)。改革計劃強調對衛(wèi)生健康,、環(huán)境,、國家資源和食物安全的監(jiān)管。
對于中國金融管理機構的改革,,外媒尤其予以高度關注,。路透社稱,在近幾年金融市場的風云跌宕,,突顯混業(yè)經營現(xiàn)狀下,,從前分業(yè)監(jiān)管的模式已難以適應防風險要求,因此,,金融領域“一行三會”瘦身為“一行兩會”,,部門權責更加明確集中,有利于填補監(jiān)管空白,。
另外,,切實與民眾生活水平相關的熱點問題,也在本次改革中得到了反映,�,!度A爾街日報》稱,為響應對消除貧困的號召,,中國將組建農業(yè)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yè)部,承擔目前由財政部和其他三個機構共同負責的農村發(fā)展職責,。
此外,,美國《紐約時報》、日本共同社等媒體也特別注意到,,機構改革提議設立自然資源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來解決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所面臨的嚴重壓力,并承擔治理污染問題的任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