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左至右為林火燦,、李佐軍,、馮俏彬、董希淼

觀看視頻請 掃描二維碼



經濟日報編者按:2016年,,我國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怎樣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穩(wěn)增長的關系?在繼續(x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近日,3位嘉賓來到經濟日報社經濟圓桌演播室,,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對話——
成果還未完全釋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穩(wěn)增長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為什么說二者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李佐軍:在過去一年里,,我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穩(wěn)增長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成績。但從嚴格意義上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增長之間并不完全是線性關系,。長期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于經濟增長,短期內也可能不利于經濟增長,。
2016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同時宏觀經濟也實現了平穩(wěn)健康運行,,二者實現“雙豐收”,。從去產能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促進了經濟增長,。從去庫存看,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帶動了上下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從去杠桿看,,盡管進展與預期有一定差距,,但總體上有利于經濟增長。從降成本看,,企業(yè)是促進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主體,,降低成本有利于企業(yè)發(fā)展。從補短板看,,很多地方主要通過加大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投資力度來補短板,,加大投資對經濟增長會產生促進作用�,!叭ヒ唤狄谎a”從不同層面對經濟增長產生了正面的推動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不完全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其中一部分受貨幣政策,、非短板領域的投資拉動等因素影響。
馮俏彬: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穩(wěn)增長的關系來看,,我們確實不能認為二者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從長遠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還能有效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但從短期來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在房地產去庫存中,,一些城市的房價出現了明顯上漲。這些新情況并非政策預料之內的結果,,而是一種意外的結果,。
董希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應該分不同層面來把握,。從長遠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有利于宏觀經濟穩(wěn)中求進,。但也要看到,,在去年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補”也給實體經濟發(fā)展帶來了陣痛,。例如,,在去產能進程中,一些產能過剩行業(yè)生產經營困難的局面實際上加重了,,職工的安置和再就業(yè)工作給這些行業(yè)企業(yè)增加了較大壓力;在去庫存的過程中,,金融系統和上下游行業(yè)運營的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當然,改革過程中的陣痛是階段性的,、短期的,,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經歷的過程,可以看作是改革必須付出的成本,。
改革該啃“硬骨頭”了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在這一年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的艱巨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佐軍:新的一年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比較容易做的部分在過去一年里已經先做了,,現在留下來的都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
第二,原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運用的是行政手段,,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且很容易見到短期效果。但是,,下一步需要更多地運用市場化手段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市場化手段要考慮的問題更多、更復雜,,難度也會進一步增加,。
第三,過去一年多來我國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靠的是結構調整,,對造成產能過剩,、庫存過多等制度性問題的改革推動得較少,這些制度性問題恰恰是主要問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
馮俏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五大要素,分別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創(chuàng)新和制度,。這五大要素的背后有著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比如資本要素方面,面臨著我國金融機構過于偏重規(guī)模大,、業(yè)務全和國有比重大等問題,,民營的、專業(yè)化,、小而靈活的專業(yè)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規(guī)模都遠遠不夠。這都需要系統性地推進結構改革,。在簡政放權方面,,前期已取得重大進展,但在推進過程中涉及的全國各級政府之間信息連通,、規(guī)則一致等核心問題,,都需要逐步深化改革。
2017年,需要深化到真正的改革層面來推進,,抓住要害,,在一些重大關鍵領域能夠有切實的改革舉措,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卻也時不我待,。
董希淼:當前,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點,,就是要做好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平衡,,長痛與短痛之間要有取舍。例如,,現在有些人認為,,在去杠桿的過程中,可以用互聯網金融手段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尤其是中小企業(yè)的融資問題。在過去兩三年里,,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非�,?欤_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問題,,但也很容易積聚一些金融風險,,給國家的金融穩(wěn)定帶來一些影響。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
所以說,,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互聯網金融帶來短期的促進作用,,更要關注長期的金融穩(wěn)定,,對資產泡沫的形成要保持高度警惕。
用市場機制去產能
2016年我國去產能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今年可能會擴大去產能行業(yè)范圍,。結合2016年的經驗來看,當前我國去產能面臨的難點有哪些,?
李佐軍:過去一年里,我國在去產能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怎么辦”。下崗失業(yè)人員如何安置,、如何培訓,、如何找到新工作,這些問題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
二是資金問題,,具體表現為債務問題。在去產能過程中,,“僵尸企業(yè)”出清后,,會形成大量的債務。
三是資產重組問題,。在去產能過程中,,資產需要重組為新的有效資產。
四是產業(yè)接續(xù)問題,。去產能以后,,地方還要發(fā)展,如果沒有新的接續(xù)產業(yè),,不僅會阻礙地方經濟發(fā)展,,更會給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今年,,深化去產能工作需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è)開展去產能工作,如繼續(xù)圍繞煤炭,、鋼鐵等重點行業(yè)去產能,,特別是重點加強對行業(yè)中“僵尸企業(yè)”的處置力度。
二是要通過市場化手段推進去產能,。依靠行政手段去產能雖然短期有效,,立竿見影,但是副作用,、后遺癥也比較大,。2017年,去產能工作必須更多地依托市場手段去推進,。
三是要用法治化,、標準化的方式推進去產能。這也就是要依法去產能,,利用安全標準,、質量標準、能耗標準,、環(huán)保標準去產能,。
馮俏彬:我國產能過�,,F象嚴重,背后雖然有周期性等因素影響,,但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體制性的產能過剩,。從2016年去產能情況看,主要采用了上級部門定指標,、下計劃,,依靠行政命令方式來推動去產能。這種做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后遺癥特別大,,容易出現去產能與市場變化之間步調不一致的問題,。這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暴露了出來。
在今年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主要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弱化行政命令的手段。從目前看,,需要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體制性問題,,一是對地方政府GDP考核機制的問題,二是財政體制的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地方政府背負著沉重的GDP考核壓力和財政壓力,就很難真正具備去產能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必須加快推動政府自身在這兩個機制方面的改革,才能真正發(fā)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董希淼:盡管去年我國在去產能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我們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要有清醒認識。比如,,去年鋼鐵,、煤炭價格出現了暴漲行情,這種行情使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出現一定程度的好轉,。不過,,這種價格的上漲是階段性的,整個行業(yè)產能過剩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的好轉也是暫時的,,向好基礎依然薄弱。
另外,,地方政府在去產能過程中確實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一方面,職工安置,、社會穩(wěn)定,,是地方政府要考量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面對穩(wěn)增長的現實壓力,,如果接續(xù)產業(yè)頂不上去,地方經濟的增長壓力是非常大的,,領導干部的考核壓力也會加大,。
盡管壓力重重,但必須強力推進去產能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好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的作用,加強對行業(yè)的引導和約束,。比如,,去年的貨幣政策總體上是穩(wěn)健的,但在操作過程中適度寬松,。今年的貨幣政策是穩(wěn)健中性,,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wěn)定,但在操作中會慢慢地收緊,,資金價格也在上升,,這就能倒逼去產能工作持續(xù)推進。
充分發(fā)揮競爭作用
在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應如何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李佐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偟膩碚f,就是要貫徹落實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發(fā)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用市場化的手段,,用通過提高效率的方式,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健康向前推進,。
具體說來,要從兩個方面作出努力,。從政府角度看,,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確定的方針,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也就是說,,政府要主要做好五件事:一是宏觀調控,,二是市場監(jiān)管,三是公共服務,,四是社會管理,,五是環(huán)境保護。其他的事情,,就交給市場,。從市場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要盡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政府要相信企業(yè),相信市場,。
馮俏彬: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內容。這里面,,總的原則就是要發(fā)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具體來說,從政府方面看,,就是要深化簡政放權改革,,這是2013年以來本屆政府就一直力圖推動的一件大事。當前,,我國政府在管理市場,、引導市場方面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簡政放權改革還要繼續(xù)深化,。另一方面,,當市場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政府要對市場放心,,相信市場能發(fā)揮作用,。要從一些領域中逐漸退出,回到自己的職責范圍內,。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必須要推進。
董希淼:就我國而言,,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政府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一是政府越位,政府不放權,,對市場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二是政府缺位,政府該管的事沒管好,,該服務的沒服務好,。
下一步,,要堅持三個理念。一是要堅持市場化理念,。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更加開放更為成熟的市場體系,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的營商環(huán)境,。
二是要堅持法治化理念,。完善法制建設,形成更為成熟的制度框架和法律體系,,切實維護好市場秩序,明確政府職責邊界,,規(guī)范好政府和企業(yè)行為,。
三是堅持“小政府”理念。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做到“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該做的事一定要做優(yōu)”。(來源:經濟日報)